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二)接收台湾与“二二八事件”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7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7

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于1945年9月1日成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10月25日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同日行政长官公署正式运作,成为台湾最高行政机关。陈仪为台湾首任行政长官。行政长官公署、军统、中统、三青团尤其是资源委员会都参与了对全岛的“劫收”,成批的各样物资乃至米、糖、盐、煤等等被解往大陆,余则落入贪官污吏腰包。为了搜刮更多,当局竟在号称“米仓”的台湾强制实施“计口授粮”并四处征粮,又对一些生活必需品实行专卖,令民众处于水深火热,通货膨胀及失业严重,是故台语歌唱道:“谁知狗去猪来!”

1947年2月27日,台北专卖局人员在查缉私烟(烟为政府专卖)时,殴打一名女烟贩,引发群众不满,追打专卖局人员。专卖局人员向群众开枪,杀死一人。次日,群众冲入专卖局,并向行政长官公署示威情愿,但遭卫兵开枪扫射,于是酿成全岛抗争,史称“二二八事件”、“二二八事变”、“二二八惨案”。台湾各地都有军民冲突,台中谢雪红等还组织“二七部队”展开武装反抗。国民政府从内地调军入台,并组织清乡,大肆镇压。事件至5月中才逐渐平息。据1992年行政院二二八专案小组的报告,事件前后有18,000至28,000人死亡,一些研究则指有逾30,000人死亡。

“二二八事件”的后续处理及平反过程如何?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1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1

右图: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中山堂举行,日本在台湾的50年统治正式结束。图为当日中山堂外及仪式现场。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2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2

左图:1946年3月21日,美国《华盛顿每日新闻》(The Washington Daily News)以“中国人剥削台湾比日本人更严重”为标题,报道台湾情况;右图:1946年5月6日,《台湾民报》刊登台湾省参议员林日高质询台湾时任民政处长周一鹗:“台湾是自家人呢?或者是殖民地呢?”

ebook

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但派往台湾的国府军政人员却将大陆的“劫收”方式搬到台湾,造成普遍贪腐、高通胀、高失业、缺粮,台湾人民深为所苦。来自大陆的官员又垄断政治权力,以统治者自居,令台湾人感到受歧视,积怨日深。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3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3

1947年2月27日,女烟贩林江迈被殴,成为“二二八事件”的导火线。左图:林江迈;中图:林江迈在卖烟;右图:林江迈事后向专卖局所作的供词,提及她当日遭专卖局的人用枪柄打伤头部。

ebook

国府官员在台湾设专卖局,垄断多项民生必需品,私卖者会遭惩处。专卖局人员从垄断中谋取暴利,加上执法粗暴,让台湾人深恶痛绝。1947年2月27日,台北专卖局人员在查缉私烟时,殴打女烟贩林江迈,激怒群众,专卖局人员又开枪打死一名围观者,终触发大规模群众抗争。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4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4

1947年2月28日早上,愤怒的群众包围台北专卖局,痛殴局方职员,当场打死2人、殴伤4人,又捣毁办公器具及玻璃,并焚烧局方的烟、酒、火柴、汽车等。左图:群众冲击台北专卖局;右图:专卖局的汽车遭焚毁。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5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5

1947年2月28日中午,群众在台北火车站前集结,准备前往行政长官公署和平请愿,其后遭镇压。

ebook

请愿当日,群众游行至中山路路口,还未进入公署广场,公署楼上卫兵立即开枪扫射,多人死伤。是次任意射杀,令群众更为愤怒,所有的积怨遂一并爆发,很快便发展成波及全台的抗争,一些地方更出现台湾本地人自组武装,与国军对抗。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6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6

“二二八事件”期间两则台湾报章报道,左图:以台籍菁英为主的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在1947年3月5日成立并通过组织大纲,冀透过与政府对话化解危机;右图:台湾行政长官陈仪于1947年3月6日公开承诺将举行县市长民选等政治民主改革。然而,陈仪早已暗中促请蒋介石增兵镇压。

ebook

陈仪见事态恶化,碍于兵力不足,一时无法全面镇压,不得不表面安抚群众,接受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所提建议,包括禁止调派增援部队、推行政治改革等;实则早在3月2日,已暗中向蒋介石提出从大陆加派军队到台湾镇压。蒋介石接受陈仪等人的建议,将事件定性为暴民组织的叛乱,并怀疑背后有中共支持,乃决定对台增兵。当时国共全面内战已开打,中共在全国各地发动反政府的群众运动。“二二八事件”期间,谢雪红等在台中组织“二七部队”,与国军对抗,谢雪红即有共产党背景。她在日治时期是台湾共产党创党成员之一,自称于1925年加入中共,但在1948年才正式成为中共党员。然而无论如何,事件的主要起因,是国府驻台官员的管治问题,非因共产党煽动,即使有共产党人参与其中,中共亦没有在抗争中居策划和领导地位。谢雪红对抗国军失败后出走大陆,1957年被打成“右派”,并遭开除中共党籍,此后十多年受到多次批斗,1970年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7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7

援军到达后,以陈仪为首的台湾当局大举加强镇压,造成民众重大伤亡。图为版画家黄荣灿于1947年4月制作的木刻版画《恐怖的检查》,反映国军任意开枪屠杀路人。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8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8

除了武力镇压,陈仪又于1947年3月26日发布《陈兼总司令为实施清乡告全省民众书》,提出户口清查、搜捕可疑成员,并鼓励告密,大量曾参与反抗行动的人、嫌疑者、无辜者遭逮捕和杀害。图为清乡行动中的受害者。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9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9

1947年3月17日,蒋介石派国防部长白崇禧(前排左三)率团到台湾视察,提出比较温和的政策善后。然而搜捕、处决等镇压行动却持续。5月16日,中央政府以台湾省政府取代行政长官公署、以省主席魏道明取代行政长官陈仪,事件才逐渐平息。“二二八事件”是台湾人永远之痛,对日后台湾政治的影响极为深远。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10
mainsite_psd_neizhanyi02_10

1950年6月18日,原台湾首任行政长官、对“二二八事件”负有主要责任的陈仪,被控意图投奔中共及策反他人投共,在台湾遭枪决。图为陈仪被押往刑场及其枪毙后的尸体。

ebook

1949年1月,国民政府在内战中接连惨败之际,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向蒋介石告发陈仪,指陈仪欲投奔中共,并尝试策反汤恩伯本人一同投共。蒋介石下令逮捕陈仪,押往台湾。1950年5月19日,蒋介石亲下手谕纸条“枪决可也”,指示台湾军事法庭判陈仪死刑。1950年6月18日,陈仪遭枪毙。有论者谓当时国民党败走台湾不久,正值风雨飘摇,蒋介石枪毙陈仪,一来可警告意欲投共者,二来可借此争取台湾民心,以助稳定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

汤恩伯是抗日名将,曾在台儿庄等役立下战功,但治军河南期间,被指军纪败坏、御敌不力,以致1944年豫湘桂战役被日军攻陷河南而遭受批评,后于反攻广西等役再立战功。汤恩伯早年不得志,幸获陈仪提携,保送日本军校留学,并提供经济资助,回国后又获陈仪保荐军职,此后在军中平步青云。汤恩伯第二任妻子是陈仪的义女。汤恩伯告发恩人兼岳父陈仪,令陈仪遭处决,其人品受到时人非议,妻子也带着子女离他而去,又因名声欠佳,国府迁台后不再获蒋介石重用。1954年,汤恩伯在背负骂名、妻离子散、仕途失意之下,病逝日本。

“二二八事件”的后续处理及平反过程如何?

“二二八事件”及国共全面内战造成后来国民党当局对台湾的长期军事管制。早在1947年3月17日,蒋介石曾派当时的国防部长白崇禧等14人,前往台湾视察抚慰,表示将采行宽大处理、尊重法纪、恢复秩序、推行改革等原则。5月11日,陈仪辞职回内地。5月15日,新任台湾省政府主席魏道明抵台,次日宣布解除台北和基隆的戒严,各地实施的清乡也正式结束。然而在蒋介石、蒋经国主政台湾期间,“二二八”一直是台湾民众不能触及的政治禁区。1995年,政府正式为事件致歉。同年3月23日,立法院制定了《二二八事件处理及补偿条例》,于4月7日公布实行,赔偿事件中的受害者及其家属。1997年“二二八”50周年之际,事件获正式平反。2010年,政府再向受害者道歉。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图1、4)、其他资料图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