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7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7

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侵华步伐没有停止。1932年1月,日本令女间谍川岛芳子(满洲贵族金璧辉)等策动日本僧人被殴等事件,又借口上海抵制日货,要求中国道歉、赔偿、惩凶。但未等上海政府答复,日军即在大批战舰、飞机及坦克的支援下,于1932年1月28日晚,突然向上海闸北的中国军队发起攻击,史称“一二八事变”,又称“一二八淞沪抗战”、“上海事变”或“淞沪战争”。

当时中国驻军为京沪戍卫司令陈铭枢麾下的十九路军。对于日军突袭淞沪,十九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的率领下奋起抵抗。2月,张治中率部前来增援。当时日军约7万人,中方正规军约5万人,装备上日军更占绝对优势,但国军奋战了一个多月,屡挫日军,使之三易其帅。至3月初,国军才被迫退守第二道防线。在英、美、法、意斡旋下,中日于5月签署停战协定,战事结束。

“一二八”淞沪会战中坚持抗战的是哪一支部队,其战绩大略如何?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1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1

1932年1月28日,日军装甲车驶进上海市区。当晚日军突然向驻扎在闸北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发起进攻,引发了“一二八”淞沪会战。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2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2

指挥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的三名国军主要将领,左起: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第五军军长张治中。十九路军由战事开始即与日军交战,第五军则是后来增援。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3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3

“一二八”之役,日军出动海陆空军猛攻上海,图为参战的日本军舰及坦克。由于武备悬殊,一般相信日军能在短时间内轻易取胜,日军甚至扬言“四小时占领上海”。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4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4

“一二八”之役,日军发动猛烈轰炸,左图:日军轰炸上海闸北,多处爆炸起火;右图:被日军轰炸后的上海闸北街道,许多建筑物变成瓦砾。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5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5

“一二八”之役,日军猛攻上海市区,左图及中图:在上海街头作战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右图:日军装甲车队和炮队在市区推进。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6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6

“一二八”之役,中国军队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没有畏缩,坚决抵抗,甚至在部分战场报捷,左图:国军开往前线与日军作战;右图:十九路军士兵追击撤退的日军。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7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7

参与“一二八”之役的中国军队,在上海多处地方抗击日军,寸土不让。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8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8

左图: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火车站铁路旁,以装甲车和大量沙包构筑坚固阵地;右图:上海闸北仅配备轻型武器的中国军队利用松散的砖块、少量沙包、雨伞掩蔽,抗击日军。两图突显了“一二八”之役,中日两军的武器和物资差距悬殊。然而国军英勇非常,日军进攻一月有余,陷于苦战,伤亡过万,依然无法取胜。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9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9

左图:上海童子军救护作战受伤的国军;右图:上海街头逃避战火的难民。“一二八”上海之役,国军力抗日军优势火力,伤亡惨重,上海民众亦饱受战火之苦,但由于国军英勇抗战,振奋了军心民心,大大提升了全国的抗日士气和决心。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10
mainsite_psd_kangzhan03_10

1932年5月5日,在英、美、法、意四国的调停下,中日两国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双方同意撤军及上海非军事化,但中国军队只能驻扎原防地,日本军队则可在公共租界暨虹口一带及毗连地方驻扎。

“一二八”淞沪会战中坚持抗战的是哪一支部队,其战绩大略如何?

“一二八事变”发生时,日本先已派出巡洋舰“大井号”和第十五驱逐队(驱逐舰4艘)乃至航空母舰“能登吕号”等,运载大量士兵及飞机驶达上海。1月28日晚上11时30分,日本海军陆战队在装甲车掩护下沿北四川路等突袭中国军队,向西占领淞沪铁路防线。当时驻扎闸北的是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其部队在天通庵车站对日军进行了坚决抵抗。次日凌晨,日机轰炸闸北华界,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及东方图书馆被炸毁。十九路军向全国发出《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通电》,宣称“捍卫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十九路军的装备和火力远不及日军,但奋勇作战,予敌军重创。2月中曹家桥一战,1,600敌军全军覆没,令日本一举占领吴淞的企图破产。增援的张治中第五军也取得庙行大捷。事后日军向蔡廷锴发来最后通牒,限十九路军于2月20日上午从第一线撤退20公里,遭到严词拒绝。2月20日,日军发起总攻击,但国军个个奋勇,人人当先,结果不到两周,日军损失惨重。是役日军数度增援,三易主帅,伤亡逾万,均难以得逞,最后不得不签署停战协定。

“一二八”抗战中,十九路军和第五军广大官兵表现的抗日救国牺牲精神,大大鼓舞了全国民众。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正执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一二八事变”刚发生,就在1月30日宣言迁都洛阳(12月1日才返都南京)。后来又将十九路军从上海撤下,调到福建剿共,酿成1933年11月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此事被镇压下去后,十九路军番号亦被取消。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其他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