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二)连接国际的银与丝

mainsite_psd_beifa02_7
mainsite_psd_beifa02_7

澳门在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开埠后,有赖葡萄牙人在欧洲与亚洲的贸易航线,使澳门迅速发展成国际贸易港。早期澳门主要的贸易航线包括“里斯本—果阿—马六甲—澳门”及“澳门—长崎”。1580年(明万历八年)起,葡萄牙受西班牙国王统治,“墨西哥—马尼拉—澳门”航线也随之开通。由于澳门的航线以白银和丝绸为主要货物,因此这些航线又称为“海上银丝之路”。

在十七世纪初期,澳门极具价值的地位引起荷兰人前来争夺,1622年(天启二年)更派遣军队入侵,但被葡萄牙人击退。然而,澳门在1639年(崇祯十二年)起受到多方面冲击,往来长崎、马尼拉和马六甲先后被切断,加上清初的迁海令,一度令澳门的贸易陷入重挫,直到康熙皇帝在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重新开海后,才渐渐恢复。

澳门的外文名“Macao”是怎样来的?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beifa02_1
mainsite_psd_beifa02_1

1607年出版的《东印度群岛图》(Collectiones peregrinatiorum in Indiam orientalem et Indiam occidentalem)中的澳门港,可见在十六世纪末澳门已经是相当繁华的港口。

mainsite_psd_aomen_02_2_v2
mainsite_psd_aomen_02_2_v2

    日本绘师狩野内膳的《南蛮人渡来图》(南蛮屏风),描述葡萄牙商船在十六、十七世纪抵达日本港口贸易的盛况,日本人称之为“南蛮贸易”。

ebook

在澳门早期的贸易航线中,来往澳门与长崎的中日贸易航线获利最为丰厚。1523年“宁波之乱”后,明朝大幅减少与日本的贸易,但两国之间却对对方的货物存在巨大需求:明朝需要大量日本出产的白银作货币,而日本则热衷于中国出口的生丝、茶叶和瓷器,使新来的葡萄牙人得以担当两国贸易的中间人。(注:“宁波之乱”发生于1523年,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各自派出对明朝的贸易使团,两团抵达浙江宁波后发生冲突,殃及宁波一带居民,有前往平乱的明朝官兵战死。此事令明朝加强海禁,中日贸易大受打击。)

据《利玛窦中国劄记》(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所述,葡萄牙商人每年参与在广州举行的两次交易会。每年一月,葡萄牙的中日贸易船队抵达澳门港,并前往广州销售印度和东南亚的货物(如香料、药材和布料等),以换取丝绸、茶叶等货物,再前往日本长崎把中国货物换取白银等。之后,贸易船队乘季风返回澳门,并且参与六月在广州的第二次交易会,用白银及其他日本货物换取中国货物。最后,葡萄牙的贸易船队带着中国和日本的货物返回马六甲或果阿出售。

mainsite_psd_beifa02_3
mainsite_psd_beifa02_3

1584年由奥特柳斯(Abraham Ortelius)出版的《世界概貌》(Theatrum Orbis Terrarum)地图集,当中有一幅欧洲最早的中国地图,图中所记Macoa正是澳门。

mainsite_psd_beifa02_4
mainsite_psd_beifa02_4

荷兰人林旭登(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在1595年出版的《葡属印度水路志》(O Itinerário, Viagem ou Navegação para as Índias Orientais ou Portuguesas)中绘画的中国人。

mainsite_psd_beifa02_5
mainsite_psd_beifa02_5

                                              《葡属印度水路志》中绘画的中国官员形象

mainsite_psd_beifa02_6
mainsite_psd_beifa02_6

                  得胜花园在1871年由澳葡政府建造,以纪念1622年6月24日的葡荷澳门之役,相传荷兰军队在这里遭到炮轰,成为战事的转折点。

ebook

十七世纪初期,荷兰人进入亚洲海域,并开始进攻西班牙及葡萄牙在亚洲的港口,澳门是对华贸易的重要港口,自然成为荷兰人的目标。1600年代,荷兰舰队数次尝试进攻澳门,但都未能成功。

1622年6月22日,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十多艘战船、六百多名士兵抵达澳门海域,并在24日发动进攻。荷兰士兵在㓥狗环登岸,再向澳门城进发。葡萄牙人虽然人数不及敌人,但顽强抵抗。当荷兰军抵达二龙喉附近时,耶稣会士在大炮台上发炮击中敌人的火药马车,加上城内的士兵和黑奴增援,荷兰人不敌而最终败退。

这场“澳门之役”是澳门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事。虽然荷兰人未能占据澳门,但他们先后转至澎湖及台湾经营,甚至在1639年取代葡萄牙人与日本的贸易。

mainsite_psd_beifa02_7
mainsite_psd_beifa02_7

                          1635年的澳门地图。在1622年的澳门之役后,葡萄牙人在澳门修建城墙和多座炮台,以保护城市免于海盗和敌军入侵。

mainsite_psd_beifa02_8
mainsite_psd_beifa02_8

大炮台是澳门半岛的小山丘,由于其重要的战略位置,耶稣会士在1617年修建炮台,其后在1623年,第一任澳门总督马士加路也(Francisco Mascarenhas)占据炮台,作为最早的总督住所。

mainsite_psd_beifa02_9
mainsite_psd_beifa02_9

                              烧灰炉炮台是澳门南湾其中一座炮台,与嘉思栏炮台一样共同防卫南湾海湾。

mainsite_psd_beifa02_10
mainsite_psd_beifa02_10

                              妈阁庙是澳门三大古庙之一,而庙宇的建造时间可追溯至1605年(万历三十三年)。

ebook

三大贸易航线曾经为澳门港带来繁华,但在十七世纪时一系列事件冲击这些航线,并使澳门陷入危机之中。

在1639年,德川幕府为了阻止基督教的传播,下令禁止葡萄牙商船进入日本,“澳门—长崎”航线自此结束。1640年,葡萄牙向西班牙发动战争,以结束西班牙国王的统治,其后战事蔓延至海外,促使“澳门—马尼拉”航线中断。1641年,荷兰人攻占葡萄牙人控制的马六甲,不仅重挫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势力,更使“澳门—果阿”航线受到威胁。与此同时,明朝和清国的战争也影响澳门与内地的贸易。

在短短的时间内,澳门与中国、日本、西班牙和印度(与欧洲)的航线不是中断就是受影响,经济更是陷入萧条。

澳门的外文名“Macao”是怎样来的?

在《利玛窦中国劄记》所述,澳门“竖立着一座受人尊崇的偶像,被称为‘阿妈’,因此那个地方便称为Amacao,翻译成我们的语言就是‘阿妈的港湾’。”从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的描述中,相信澳门已有一处供奉天后的神龛,这或许就是今天的妈阁庙,而“Macao”的发音很可能源于“妈阁”。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澳门遗产学会副理事长劳加裕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