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左拖拉时间线浏览更多

(五)保路风潮震撼清朝

mainsite_psd_xinhai05_5
mainsite_psd_xinhai05_5

一次保路风潮,不意带来革命契机。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部分革命党人决意在湖北等长江中游地区发动新的起义。恰好当时清政府为向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商借巨款,于5月在邮传部大臣盛宣怀策划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强行收回川、粤、鄂、湘四省集资自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激起诸省民众强烈反对。震动全国的保路运动随即掀起。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组织保路同志军,罢市罢课、抗粮抗捐连绵不绝。9月,四川总督赵尔丰竟诱捕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等保路领袖,更血腥屠杀保路群众,造成轰动一时的成都血案。大规模的武装反抗在四川爆发,清廷遂调遣旁省军队前往镇压,造成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乃伺机藉新兵中的同志,发动震撼全国的辛亥革命。

引致保路风潮的粤汉、川汉铁路建设大致情形如何?

答案见下。

mainsite_psd_xinhai05_1
mainsite_psd_xinhai05_1

1905年《川汉铁路总公司集股章程》。清末新政期间,官方鼓励民间集资多筑铁路,川汉(四川至湖北)、粤汉(广东至湖北)铁路为当中两条。

mainsite_psd_xinhai05_2
mainsite_psd_xinhai05_2

1908年发行的商办川汉铁路股票(左);清末一幅有关川汉铁路的时事漫画《农民热心路事》(右)。四川民众大多支持兴建铁路,不论绅商农民,纷纷斥资入股。

mainsite_psd_xinhai05_3
mainsite_psd_xinhai05_3

1909年12月10日(宣统元年十月二十八日),川汉铁路在宜昌举行开工典礼。

mainsite_psd_xinhai05_4
mainsite_psd_xinhai05_4

1911年5月,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强行收回川、粤、鄂、湘四省集资自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改为由中央政府向外国银行借款筑路,而原来地方的集资概不退还现款,只换发国家铁路股票。5月20日,清廷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约。图左至右为盛宣怀及四国银行团代表。

mainsite_psd_xinhai05_5
mainsite_psd_xinhai05_5

铁路国有政策令已入股者损失惨重,激起四省民众强烈反对,各地纷纷成立保路同志会,当中四川民情尤烈。四川保路同志会在1911年6月17日成立,图为该会刊发的报告。

mainsite_psd_xinhai05_6
mainsite_psd_xinhai05_6

1911年9月7日,四川总督赵尔丰诱捕了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等保路运动领袖,并查封了保路同志会和铁路公司。上图显示成都大批群众奔赴总督衙门请愿,要求释放被捕人员。赵尔丰竟下令清兵当场枪杀请愿群众三十余人,是为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

mainsite_psd_xinhai05_7
mainsite_psd_xinhai05_7

“水电报”及成都锦江畔。成都血案后,同盟会成员在数百块木牌上写上“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当作传递信息的电报,投入锦江,称为“水电报”。“水电报”随水漂流,打破赵尔丰封锁血案消息的企图,四川民情迅速激愤。

mainsite_psd_xinhai05_8
mainsite_psd_xinhai05_8

赵尔丰镇压保路运动的告示及民众所发的批驳公告。成都血案后,赵尔丰加大镇压力度,并诬蔑保路群众为滋事的匪徒恶棍。四川民众乃发公告加以批驳。

mainsite_psd_xinhai05_9
mainsite_psd_xinhai05_9

保路运动抗争雕塑。官府的镇压不但无法平息保路风潮,反而大大激化民情,四川开始爆发武装反抗。

mainsite_psd_xinhai05_10
mainsite_psd_xinhai05_10

四川总督赵尔丰及1911年四川成都的新军。川军大多不愿意接受赵尔丰的命令继续镇压,清廷急从邻省尤其湖北调兵入川,令湖北防务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及新军中的同志遂伺机而动。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山雨欲来。

ebook

赵尔丰属能干官员,既懂用兵,亦重民生,在清末有安定西藏等西南边疆地区之功,对这些地方日后的发展有贡献,但他手段狠辣,人称“赵屠夫”。保路运动初起,赵尔丰曾有意安抚民情,惜清廷命其铁腕镇压,终至不可收拾。后辛亥革命爆发,四川响应,赵尔丰不再担任四川总督,但仍居于总督府。1911年12月初,川军因军饷问题哗变,赵尔丰应一些绅商请求,以总督的名义张贴告示安定军心民心,暂时重新掌权。事变平定后,赵尔丰交出权力,但被指有份发动兵变,遭逮捕并公开斩首。

引致保路风潮的粤汉、川汉铁路建设大致情形如何?

粤汉铁路从广东广州到湖北武昌,全长1059.6公里,1900年动工。川汉铁路东起湖北广水(后改汉口),经宜昌、夔州、重庆西至四川成都,约长2000公里,1909年开工。两条铁路的投资不断变化,或外资或华资,或官办、商办、官督商办。至1911年5月,有相当部分由川、粤、鄂、湘四省集资商办。唯是年5月20日由邮传部大臣盛宣怀代表清政府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粤汉川汉铁路借款合同》,四国银行向清廷贷款六百万英镑,利息五厘,用湖北百货厘金、江防经费等作为抵押,铁路建造工程及管理一切之权全归大清政府,但路段总工程师需由外国人担任,除钢轨由汉阳钢铁厂供应外,其他材料优先由国外采购。此条约引发了保路风潮。清亡后,两条铁路建设又经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粤汉铁路在1936年9月1日首次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与北京到汉口的京汉铁路接轨,合称为京广铁路,成为京广铁路南段。川汉铁路的线路则修筑艰难,几经改变:成都至重庆的成渝铁路于1953年正式启用;襄阳至重庆的襄渝铁路,后在襄阳衔接1966年建成的汉丹铁路(武汉─襄阳─丹江口),由重庆通达武汉,至1979年12月才全线建成通车。

本专题主要图片来源:FOT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