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亲历者与记录者——新中国电视剧

自1958年诞生以来,国产电视剧由演播室走向小荧屏,从记录生活到回应现实、再到引领话题,在一次次社会变革与人文思潮中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色。如果将这些电视剧连起来播放,便是一副展现国人生活和精神风貌的鲜活图卷。

“一卷风云瑯琊榜,囊尽天下奇英才。”这句经典台词,出自国产古装剧《瑯琊榜》,也被用来形容该剧精良的制作水准。2015年,该剧凭借古雅的影像风格、富有张力的叙事结构和一众演员的精准刻画,不仅在内地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在海外亦取得骄人成绩,赢得第八届海峡影视季“最受台湾观众欢迎的大陆电视剧”奖项,并创下韩国中华电视台创始以来的最高收视纪录。

自1958年诞生以来,国产剧由演播室走向小荧屏,从记录生活到回应现实、再到引领话题,在一次次社会变革与人文思潮中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色。如果将这些电视剧连起来播放,便是一副展现国人生活和精神风貌的鲜活图卷。

 

“演播室里播出的戏剧”

1958年,新中国电视事业诞生之初,即在演播室内制作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这部黑白电视剧旨在教育人们爱惜粮食,尽管全长只有20多分钟,拍摄条件相当简陋,却是一次成功的创作经验。

计划经济下的电视剧创作,依靠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也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色彩。剧情多讴歌新生活,宣传新思想,既有《生活的赞歌》《青春曲》《新的一代》等虚构作品,也有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党救活了他》,展现虚构小戏、纪实报导两种不同的类型风格。后者从新闻见报到电视剧播出,仅用了30小时。早期的创作者以“一条故事线,二三个景,四五个主要人物,一两百个镜头”来概括这一时期的电视剧。

制播形式上,1958至1966年八年间播出的210余部电视剧均为直播,即由电视台在演播室内拍摄,未经剪辑直接播放。在直播的过程中,稍有疏漏就会酿成演播事故,因此全靠编、导、演、摄、录、美等技术人员的专业技巧和默契配合,也由此锻炼出一批创作人才。但受直播和技术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剧情结构、拍摄手法还是表演方式,仍无法脱离舞台剧艺术,且无法留档复播,人们对电视剧的理解停留在“演播室里播出的戏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电视剧生产陷入停滞,“文革”十年仅有4部录制播出。但电视制播技术和基础建设却一路向前发展,实现了直播到录播、黑白到彩色的过渡;到文革结束时的1976年,全国电视台已达36个,电视机数量逾46.3万台,为其后电视剧事业的恢复和发展打下基石。

 

反映变革,直面人生

改革开放带来科学和文艺的春天。1980年,一部美国科幻连续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在中国播出后造成巨大轰动。该剧的科学实验和剪辑特效,给正在热烈追求科学真理的国人以最直观的画面呈现,剧中男主角麦克的蛤蟆太阳镜、飞盘游戏、“麦克式”泳姿乃至配乐使用的电子琴,都受到国人追捧效仿。电视剧事业复苏伊始,电视台从海外购进一批电视剧以丰富荧屏,而这批引进剧无论是拍摄手法还是内容主题,都令国人倍感新奇,也给本土电视剧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从1981年的《敌营十八年》开始,在国家“大办电视剧”的号召下,国产剧迎来第一轮创作高峰。题材上,聚焦时代变革与现实生活,涌现一批“反思”、“伤痕”、“改革”题材剧作;视听语言方面,则脱离舞台剧的表现形式,转而从电影艺术中获得灵感。其中对社会青年群像的刻画最为成功:《蹉跎岁月》《赤橙黄绿青蓝紫》展现返城知青、青年工作者从混乱年代中走出,从狂热到理性、消沉到奋进的深层心理演进,深具批判精神而又不失温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在1983年举办的首届大众电视金鹰奖上,这两部剧均夺得优秀电视剧奖,而男主角柯必舟、陈宝国也分别获得优秀男演员奖。

wechatimg56
陈宝国在《赤橙黄绿青蓝紫》中饰演青年司机刘思佳(来源:电视剧截图)
wechatimg56

 

80年代中后期,短篇电视剧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连续剧受到创作者和观众的喜爱,并在长篇小说的广度和深度中找到了艺术参照。文学名著首先被搬上小荧屏,85版《四世同堂》、86版《西游记》、87版《红楼梦》均成为经典。篇幅限制被打破,电视剧得以更为全面地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历史正剧的开山之作,16集历史剧《努尔哈赤》结合文艺作品和历史研究成果,客观地展现清太祖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已初现史诗格局。

20040707024c
87版《红楼梦》剧照(来源:中新社)
20040707024c

 

这一阶段也出现了奇特的现象:播映的电视剧几乎部部轰动、引发全民探讨。这一方面是因为电视机尚未大规模普及,“左邻右里”集体观看的方式容易形成话题;另一方面,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变革中,文化震荡和思想争鸣浪潮不断,电视剧则满足了国人的精神需求。如《新岸》使大众对失足青年产生同情和关注;日剧《排球女将》在“女排精神”的烘托下获得极高收视率;港剧“精武三部曲”则切合了国人实现民族振兴的迫切愿望。

90年代中国改革加速,以投资、广告为主的盈利模式推进了电视剧商品化;市场经济的繁荣也深刻影响了国人的观念、家庭结构和情感关系,电视剧开始多维度回应社会现实。

1990年,第一部国产室内剧《渴望》叩开了家庭伦理剧的大门。这部剧对爱情、亲情、友情和美好生活的真挚表达感动了万千国人,收视率高达90.78%,女主角刘慧芳身上善良、温柔、坚毅的传统美德获得社会的普遍推崇。受到欢迎的还有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婚恋剧《离婚前后》等。而随着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电视剧也开始承担起联系家庭成员情感的功能。

20181115246755a
每当《渴望》播放,一家老少都安坐在电视机前(来源:中新社)
20181115246755a

 

与此同时,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民工潮”现象也受到电视剧的关注。1991年的《外来妹》是最早反映城市外来务工者生活的电视剧,与《商界》《公关小姐》一起,将国人的目光引向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东。民工剧着力刻画改革时代下“弄潮儿”的寻梦之路,同时对经济转轨、城乡文化碰撞、人员流动中人们的困惑迷茫展开探讨。

wechatimg55
演员陈小艺(右二)凭《外来妹》红遍大江南北(来源:bilibili视频截图)
wechatimg55

 

另外,这一时期,电视荧屏也出现了以“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为代表的农村题材佳作,以及《格萨尔王》《血色王冠》等少数民族英雄史诗剧

90年代中后期,随着电视剧产业兴起,也出现了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博弈。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历史剧“正说”与“戏说”的分野。从《孔子》《唐明皇》《雍正王朝》到古典名著改编的《水浒传》《三国演义》,历史正剧不断向深度延展;而另一边,戏说剧《还珠格格》《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新白娘子传奇》等通过艺术虚构拓展了历史剧的叙事空间。虽备受质疑,收视率却居高不下,深受观众喜爱,也显示电视剧创作和观众审美朝通俗化、娱乐化方向迈进。

wechatimg57
《还珠格格》收视率最高点突破65%,赵薇饰演的小燕子成为新一代偶像(来源:腾讯视频截图)
wechatimg57

 

网络时代下的电视剧生态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3年对民营资本开放市场以来,电视剧产业的制播分离趋势明显,逐渐形成影视公司制作剧目、电视台购买播出的市场供求机制;加之电视台的播出模式由“4+X”转变为“一剧两星”,致使电视剧需求大增。电视剧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产量亦呈井喷式增长;由2003年的489部、10,381集,增至2017年的1,180部、46,520集。

book

4+X:一部电视剧可以4家甚至大于4家卫视同时播出,2004年施行。一剧两星:一部电视剧最多只能同时在2家卫视播出,2015年施行。

acs_mainsite_illustration_jinrizhongguo_dianshiju_prc-01
新世纪以来电视剧题材范围进一步扩大,分类已十分细化(来源:国家广电总局2013年发布的《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管理办法》)
acs_mainsite_illustration_jinrizhongguo_dianshiju_prc-01

 

世纪之交,青春偶像剧霸占荧屏。与台剧、韩剧的“造梦”模式不同,国产青春偶像剧在主题和表达上普遍注重写实,不少作品都可划入都市言情剧范畴。继90年代末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之后,2000年后播出的《粉红女郎》《丑女无敌》《杜拉拉升职记》《我的青春谁做主》《奋斗》《蜗居》等一批作品对“言情”与“励志”继续深挖,立足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面临的生活现实,将“偶像”塑造为多元化的“精神偶像”,其“青春”尽管伴随成家与立业的焦虑,但整体基调仍昂扬向上。

20081222128c
2009年的《蜗居》涉及房奴、第三者和反腐等热点议题,播出后引起强烈社会反响(来源:中新社)
20081222128c

 

承袭50、60年代反特片的创作题材,2009年的谍战剧《潜伏》推动了新一轮“谍战”高潮。谍战剧以抗日战争、国共战争和建国初期的特务或间谍活动为核心,但与反特片敌我分明的叙事结构不同,谍战剧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极富戏剧张力与感染力,同时散发新时代的英雄主义和怀旧气息。

book

反特片:建国初期,国产电影拍出大量内容为与特务、反革命分子作斗争的片子

不过,电视剧在大批量生产下,出现浮夸低俗的“雷剧”和卖不出播不了、白白浪费资源的“炮灰剧”,因此好剧本格外受到青睐。不少荧屏热播剧都由原著作者担任编剧,除了台前演员,观众对王朔、海岩、六六、周梅森等幕后编剧亦耳熟能详。而随着网络文学兴起,网络小说改编的IP剧应运而生,初时多以宫斗权谋、玄幻奇侠为主,其后题材范围日益拓展。作为小说的实景化呈现,IP剧在播出前就能吸引大批原著粉丝,但演员演技、拍摄剪辑效果乃至服饰化妆道具,都会受到粉丝严格审视。此外,IP剧的再创作,也让电视剧与网络文学、游戏、动漫等其他文化产业日益融合。近年,IP剧更在海外市场崭露头角,如热门IP剧《甄嬛传》海外发行就覆盖十几个国家。

book

IP剧: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的英文缩写,IP剧指拥有一定粉丝数量、根据国产原创网络小说、游戏、动漫为题材创作改编而成的电视剧。

另外,近年网络自制剧打破“先台后网”的跟播模式,逐渐改变了观众的收视习惯,并成为电视剧产业新的增长点,人们也开始重新思考“电视剧”的定义。但相信无论以何种渠道制作播出,回应社会现实、反映时代精神的好剧始终能够打动荧屏前的观众。

book

先台后网:电视剧起初只能在电视台首播,网络平台随后购买版权。而近年,“先网后台”和“只网不台”的情况普遍,制播方式的变革下,热门电视剧的制作方有更多选择权。因而不少人产生疑问:若未来电视台无剧可播,电视剧是否仍为“电视剧”?

 

 

参考资料:

《中国电视剧60年大系》  王卫平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8年

《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  魏南江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1年

《电视往事:中国电视剧五十年纪实》  宋强、郭宏  漓江出版社  2009年

《中国电视剧艺术发展史》  仲呈祥   中国电影出版社  2014年

《1980年后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传播》  温朝霞  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4/30

《语词的意识形态及其表征 ——从命名“反特片”到“谍战片”的转变看社会时代的变迁》  徐勇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

《《琅琊榜》在韩创收视纪录 中国剧带动韩国“汉流”》  人民日报  2016/5/1

上载日期:
2020年03月0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