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餐饮业是反映民生发展的晴雨表。从“九二米”“八一面”到“八大菜系”,从“大锅饭”到主题餐厅,新中国成立七十载,饭馆这一方小小空间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美食已成为一张承接历史文明、承载文化自信的中国名片。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第一次国庆招待会,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当日赴宴的600余位宾客中有不少都是淳朴的工人、农民和战士,让在旧社会只负责招待达官贵人的服务员倍感亲切。菜品则是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的淮扬菜,使用大锅烹制,精而不贵,口味适中。

j1
j1

 

“开国第一宴”在物资匮乏的当时称得上是最高规格,但在今天看来,这张菜单已属家常。八大菜系、东西美食、主题餐厅……就餐选择多得令人眼花缭乱。那么,国人外出就餐的这七十年里,都留下过哪些饮食记忆?新中国餐饮业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大锅饭时代:满足温饱为先

建国初期农业基础十分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在饮食上首先要满足温饱。国家提倡食用“九二米”和“八一面”,领导人和干部带头吃粗粮,社会风气以铺张浪费为耻;加之1951年底开始的“三反”、“五反”运动在国家机关、工商行业中严厉打击贪腐浪费,杜绝了旧社会的官商宴席风气。这一时期国人甚少外出就餐,即便外出也多选择实惠、大众化的饭馆。

 

book

“九二米”和“八一面”:粗米粗面。即100千克糙米研磨出92千克白米;100千克小麦研磨出81千克面粉。

“三反”、“五反”:“三反”指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五反”指在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

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恢复,物价稳定,粮食供应得到保障;同时社会失业问题得到解决,普通劳动者工资提高,国民购买力普遍提升,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熟水店(供应热水,也卖茶水药汤的店铺)、点心铺发展迅速。以上海为例,截至1955年点心铺摊高达23020家,熟水店发展到2177家。不过,因失去以往的客源,高档酒楼、茶楼乃至不少老字号饭馆都经营困难,相继歇业。为抢救老字号,政府出资,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使其得以继续经营。

1953至1956年“三大改造”期间,“公私合营”进一步扩大,餐饮业转而降低价格,推出大众菜单,供应馒头、烙饼等主食。

book

“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fotoe-10202997
1953年2月,北京东单食品厂的早点生意畅旺(来源:fotoe)
fotoe-10202997

 

建国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仍然有不少西餐馆,因价格高昂,服务对象多为收入较高的知名艺术家,或是用于外事接待。值得一提的是,俄式西餐因中苏关系友好而一时间风头无两,尤其在青年人中成为时尚。1995年上映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出现的“老莫”,指的就是1954年专为中苏友谊建造的北京莫斯科餐厅,因其从红菜汤的烹调到镀银的餐刀叉都保留原汁原味,吸引大批赴苏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和干部子弟光顾,一度成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

6055q88r8pp24s83n9n069s153q04n86
北京莫斯科餐厅(来源:《阳光灿烂的日子》电影截图)
6055q88r8pp24s83n9n069s153q04n86

 

1955年,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国务院制定《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全国发行通用粮票,并规定:不仅居民买粮需要凭票证,私营熟食店和餐馆采购食材也要凭“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这样一来,包括米、面粉、食油、肉、糖、蛋等在内的食材全面划入统购统销,许多菜式也就无法批量制作,饮食业尤其是私营餐馆的经营空间缩小。

fotoe-11939554
全国通用粮票(来源:fotoe)
fotoe-11939554

 

1958年,随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公共食堂成为国人外出就餐的主要场所。不过,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在城乡呈现出不同面貌:在城市,除鼓励工人去公共食堂外,其他市民也可以去社区、里弄食堂就餐,但仍需使用粮票和钱购买饭票;在农村,5亿农民改变了几千年来小家庭煮饭的饮食习惯,且因口粮被直接分配到食堂,所以吃饭不花钱。这样大规模的外出集体用餐形式,实质上是为了配合生产集体化而实行的生活集体化。但在农村实行的过程中也造成巨大浪费,且农民纵使不事生产也可以吃饱饭,严重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加剧了粮食短缺和饥荒问题,最终公共食堂于1961年全面废止。

fotoe-32029814
河北徐水县公社食堂(来源:fotoe)
fotoe-32029814

 

十年文革期间,餐饮业遭受重创。“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下服务质素大幅下降,令餐馆形同食堂:只供应家常菜,食客需自己打饭刷碗,有时还需与服务员对答毛主席语录。餐饮业营业网点锐减,私营餐馆难以生存,不少老字号饭馆在“破四旧”运动中被迫改名。

book

“破四旧”: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请你下馆子”

1980年9月30日,北京居民刘桂仙在翠花胡同开设了一家名叫“悦宾”的饭馆,成为改革开放后餐饮业第一家“个体户”,掀起中国个体饭店经营的浪潮。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餐饮市场迸发活力。过去国营餐馆“一家独大”的局面被打破,个体、私营、外资、合资餐馆纷纷涌现,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但一些餐馆的食品和环境卫生堪忧,市场监管势在必行,1982年,国家通过实施《食品卫生法(试行)》,确保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

国营餐馆的改革几乎同时进行。1982年,商业部等部门共同发布《国营饮食企业服务企业管理条例》,提出对国营餐馆放权让利,并要求“改善服务态度,搞好环境卫生,实行按劳分配”。以“东来顺”、“全聚德”为代表的老字号陆续转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公司或集团,提高服务质素,改变了过去人们对于国营餐馆“店大欺客”、“臭脸赶客”的印象。

此时,长期制约餐饮业发展的粮食短缺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全国粮食总产量在1979至1984的6年间以年均4.9%的速度递增;同时,粮食购销逐步走向市场化,日益丰富的农产品走进餐馆后厨。1988年开始实施的“菜篮子工程”,更是从根本上扭转了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book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菜篮子工程”:1988年,由农业部提出、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在全国实施。主要内容为:逐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工程至今已进行至第四阶段。

 

餐饮业的复苏直接带动了人才需求,催生出大量的烹饪专科学校,另外,以中国烹饪协会为代表的行业组织陆续宣告成立,开始展开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

80年代末,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洋快餐”进入内地市场,给餐饮业带来不小的冲击。与随身听、牛仔裤一样,汉堡包和薯条也被赋予“西方流行文化”的象征涵义,为了体验文化,国人愿意付两倍中餐价格吃一顿麦当劳。而恰在此时,中国家庭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代独生子女成长为家庭的核心,主推内地儿童市场的肯德基、麦当劳很快受到“小皇帝”们的欢迎,店内经常出现孩子就餐、全家人在旁陪同的场景。在洋快餐迅速扩张的过程中,其连锁经营模式和标准化烹饪规范被本土餐饮业吸收化为己用,中餐步入连锁经营时代。

20140507172028239
独生子女是“洋快餐”的常客(来源:中新社)
20140507172028239

 

进入90年代,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粮票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餐饮业由恢复期进入高速规模化扩张期。到1995年,行业收入规模已达2099.7亿元,是1978年的38倍;从业人员也增长了近7倍。

另一方面,随着国人消费结构升级,饮食追求从吃饱变成吃好,外出就餐的目的也已不限于尝鲜,还可以是社交聚会、公关商务、节日庆祝、婚礼宴席。在当时,订餐馆首选包厢房,“请你下馆子”成为一句流行语。

这一时期菜式开始多样化,美食风潮一波接着一波。城市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将家乡口味带去各大城市,餐饮业冲破了地域限制,呈现南北交融的特点。社会上出现关于美食和菜系的热烈探讨,最终由鲁、川、粤、苏、闽、浙、湘、徽组成的“八大菜系”之说获得了国人的普遍认同。“八大菜系”在餐饮文化上薪火相传、推陈出新,总体来说发展各有千秋。

j2
j2

 

新世纪以来,海外餐饮随外贸在内地扎根,深刻影响了国人的用餐观念。港式茶餐厅北上,为一些都市白领培养出正餐之外吃下午茶的习惯。同样掀起饮食风潮的,还有日本寿司为代表的生冷料理,韩式烤肉引领的自助体验式餐饮,以及中西合璧、令人“饿到扶墙进、吃到扶墙出”的自助餐。

19980824011a
图为广州一家茶餐厅。2000年前后广州饮食业调整,酒肆纷纷转营,而新兴的茶餐厅生意十分畅旺(来源:中新社)
19980824011a

 

舌尖上的文化自信

从2012年开始,餐饮业告别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进入转型升级期。尤其在2012年12月4日“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餐饮市场出现新变化:大众餐饮前景广阔,公款吃喝、攀比炫耀支撑起来的高端市场日益萎缩,国人的餐饮消费趋于理性。

book

“中央八项规定”: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对党内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予以严厉打击。在执行中更将“公款吃喝”、“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列为“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主要类型。

 

2012年的另一则标志性事件,是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它通过饮食风貌诗意地描摹出当代中国人的人生百味,展现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播出后不仅在国内大受好评,更成功走出海外,陆续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在YouTube上的CCTV纪录频道,不少外国观众都留言表达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

wechat_image_20191220103249
wechat_image_20191220103249

 

近年来,中国餐饮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围绕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美食节、美食商业街、美食文化之都,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食客。迄今为止,国务院公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总计有71项为饮食类非遗项目,传统烹饪技艺受到保护。美食愈来愈成为一张承接历史文明、承载文化自信的中国名片。

时下,“网红”餐厅频现,像电竞餐厅、宠物料理、足球Bar、深宵食堂这样的主题餐厅,以主题化的就餐体验和暖心的故事打动食客。“吃播”和美团、大众点评等美食排行榜及食评网站也悄然流行开来,就餐前先拍照“打卡”成为不少人的习惯。面对纷繁的美食,国人也发出感慨:几乎每天都要被同一个难题困扰——今天吃什么?

book

“吃播”:在线视听广播,播主与观众互动的同时吃掉食物。早期吃播在中国的流行,多以播主去餐厅体验试吃、介绍美食为主。

20121129125ta
合肥一家猫咪主题餐厅,十只可爱温驯的猫咪“侍应生”穿行于楼上楼下,与顾客相互逗趣嬉闹(来源:中新社)
20121129125ta

 

 

参考资料:

《“开国第一宴”菜单解密 国宴如何“瘦身”的》人民网 2011/3/14

《上海饮食服务业志》 《上海饮食服务业志》编纂委员会 2006年

《当代北京餐饮史话》 柯小卫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年

《大锅饭 : 公共食堂始末》罗平汉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农业政策的演变轨迹——基于1949—2019年中国农业政策的量化分析》肖小虹 王婷婷 王超 世界农业 2019年第 8期

《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49.10-1999.10)》 人民出版社 1985年

《餐饮产业蓝皮书: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

上载日期:
2020年02月0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