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川剧中的五腔同台

巴蜀之人习惯将川剧叫做川戏,川戏主要流行于川、渝地区。现代意义上的川戏形成于乾隆年间,是中国戏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川剧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弹戏四大声腔加上本地民间灯戏组成,五大腔同台演出。

30037ph042
在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大河街,川剧演员们在舞台上排练演出。
30037ph042

高腔是川戏唱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腔源于江西的弋阳腔。唱腔或高亢或婉约,地方风格浓郁。起腔、立柱、唱腔和扫尾是它的基本结构,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干唱。

 

昆腔是由明代兴起于江南一带的昆曲传入四川后逐渐演变而来的。昆腔多是文人的作品,唱词典雅、有格律,演唱时字正腔圆、节奏缓慢。川剧昆腔多是选取昆曲中的部分唱段或曲牌插入其他唱腔中来演唱,其主要的伴奏乐器是笛子。

30037ph043
永川市文艺沙龙的会员们在川剧团演唱
30037ph043

胡琴腔是二黄与西皮腔的统称,清代传入四川,在演唱时以胡琴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二黄包括正调、阴调和老调三个基本腔,主要表达严肃委婉、轻快、悲愤凄凉和高亢激昂这几种情绪。西皮腔主要表达明朗、潇洒、激越的情绪。西皮和二黄多数情况下单独使用,但是也有一同使用的时候。

30037ph044
在成都武侯祠结义楼戏台上四川清音传人田临平在专心致志地演出
30037ph044

弹戏又被称为“川梆子”,是陕西秦腔传入四川后与当地语言和伴奏乐器结合后的产物。弹戏以盖板胡琴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具有非常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弹戏包括“甜平”和“苦平”两类曲调,虽然曲调的骨架是一样的,但是“甜平”表达的是喜,而“苦平”表达的是悲。

 

灯调源于和四川民间祭祀活动有关的歌舞表演,具有轻松活泼、短小精悍、旋律轻快、四川地方风味浓厚的特点,灯调声腔主要是由一种被叫做“胖筒筒”的地方乐器、发间小曲、“神歌腔”组成。

 

用四川方言演唱,川戏脸谱,变脸、吐火,都是川剧最为突出的地方戏剧特点。川剧的剧目繁多,有“唐三千,宋八百,不尽的三列国”之说。川剧在中国戏剧史及巴蜀文化发展史上有十分独特的地位。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6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