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汉字“72变“

0601ph016
汉字从图形形象符号性发展的基本面貌
0601ph016

文字有记录语言,传达信息的作用。虽然汉字经过数千年的约定俗成,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它又是在不断变易的。产生变易的原因多种多样,或因书写条件的制约而变形,或因记录语言的需要而分化、归并,或因运用的便利而趋简,或因区别的需要而加繁等。人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希望写得快,节省时间,要求汉字的形体简单易写,这就促成了汉字在演变中的一个大趋势──简化。由象形到非象形是汉字演变中最容易察觉的一种变化。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指出汉字最早是依类象形,也就是说,人们起初模仿大自然万物的形状来造字,所以汉字最早在形体上比较繁冗复杂。但是在古文字阶段(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的象形程度有个逐步降低的过程。

0601ph017
青铜器上的铭文
0601ph017

汉字的结构会出现繁化的现象,因为有时为了区别、强调字音或字义,会给字形增加一些成分。例如为了区别被假借的独体字的各种字义,往往在独体字上加上声符或形符,产生了形声字。如字在古文字阶段就写作,但后来它常被假借作虚词用(他的的意思)。为了区别字义,原先代表簸箕意义的,反而要加上一个竹字头,写成笔画较多的。汉字是用来记录汉语和传达汉语的工具。但是,在记录同样的汉语单词时,不同地方或不同的人会因为习惯问题使用一些不同的字。由于是记录同一个词,只是形体不同,因而这些词字往往都会被社会承认,于是这些字之间就形成了异体的关系。

0601ph015
西泠印社介绍既有小篆、楷书、行书和草书,繁体和简体简为“办公“、把“鸡蛋“简为“鸡旦“等。
0601ph015

上古时代,特别是先秦时代,汉字的数量比后代要少得多。许慎的《说文解字》只收了9,353个字,到清朝的《康熙字典》已收汉字47,035个。一个原因是,新字随新事物的产生而出现,旧事物虽已灭亡,但其字却保留下来。另外,造字之初人们常用假借的方法使一字兼有数义,后来为了明确地传达语义,使文字易于辨认和区别,人们就将原先的字加上种种的部件,这样就产生了很多新字。例如:见、现;受、授;辟、避、僻等。新字和原先的那个字在时间上有古今的差别,所以称为古今字。由于新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添加部首产生的,所以可以把这种变化看做汉字的一种繁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字曾被统治阶级利用来文化统治。一般说来,在正式的场合下使用的汉字,形体结构和书写风格都必须是规范的,是官方所认可的,因此这些规范字可以被视为正体。现在我们能看到最早的汉字正体,应算是出现在商代中后期的青铜器上的铭文。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0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