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皇帝如何在前三殿和后三宫游走?

1206phn023
太和殿(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3

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紫禁城内前朝(又称外朝)部分的主体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俗称三大殿,为故宫最突出的建筑群,亦是明清两朝皇帝临朝和举行大典的地方。

1206ph027
三大殿位置图
1206ph027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紫禁城内最高、最大的宫殿。太和殿采用重檐庑殿顶的建筑形式,殿内金砖墁地,72根巨大的楹柱支撑着整个大殿。皇帝的金銮宝座被安放在大殿中央的7层金漆台基上。宝座的周围是经过沥粉贴金特殊工艺制成的6根金柱。宝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一大型的盘龙藻井。轩辕镜高悬于宝座上空。整个大殿庄严肃穆、富丽辉煌。每年元旦、冬至、万寿三大节及登基、朝会、大婚、命将、殿试等大典,都是在这里举行的。

1206phn024
太和殿楹柱及宝座(图片提供:shutterstock)
1206phn024

中和殿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的亭式建筑,是皇帝为在太和殿举行大典作准备及休息的地方。清朝皇帝并在这里举行十年纂修一次的皇室谱系《玉牒》的告成仪式。

1206phn025
中和殿(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5

保和殿是清代皇帝每年除夕赐宴蒙古王公的地方。清代科举考试最高级别的殿试也在这里举行。清初殿试一般在四月初进行。后来一度改为五月。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为每年的四月二十一日,自此成为定制。清初殿试在天安门外,后改在太和殿前丹陛。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改设于保和殿内。殿试之日,皇帝亲临考场,而殿试的题目一般是由皇帝提出治国安邦的策问。

1206phn026
保和殿(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6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紫禁城内明清两代皇帝,皇后的寝居之所 ──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称为后三宫。三宫建筑规制,与三殿相似,只是规模小些。明永乐初建时,只建了乾清宫和坤宁宫,明嘉靖(1521─1566年)时,在两宫之间添建交泰殿。

1206ph029
后三宫的位置图
1206ph029

乾清宫是后三宫中规模最大的宫殿,其陈设和装修也是最华丽的。殿中设金漆宝座,宝座上方高挂清顺治帝御笔“正大光明”匾额。从明永乐帝到清康熙帝,乾清宫一直是皇帝的寝宫。清朝从雍正开始,皇帝移寝养心殿,但其皇帝正寝的地位没有改变。举行大典时,皇帝要从这里出宫;重要的引见、召见也在这里举行;皇帝驾崩时,要在这里停灵柩数日,以示寿终正寝。

 

乾清宫亦是立储的重要地方。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帝仿汉族王朝立嫡立长之制,发布上谕册立皇后所生、未满两岁的皇二子胤礽(一作允礽)为皇太子。尽管康熙帝对皇太子的教育费尽心血,但允礽并没有成为符合康熙帝心目中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康熙帝不得不两度废立太子。在两度废立太子的过程中,诸皇子与朝臣结党明争暗斗。诸皇子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斗争,引起政局动荡,康熙帝为此“身心憔悴”,在二废皇太子后,拒绝再立皇太子,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病危时,才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是为雍正皇帝。

1206phn027
乾清宫(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7

雍正帝在激烈的储位斗争中登上宝座,鉴于这一历史教训,决定改革传统的建储制度,即皇帝生前把日后嗣位皇子的名字,“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中心最高之处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直到皇帝驾崩后,才能由指定的王公、满汉大臣取出并公开宣布继位者。秘密建储制由此确立。雍正帝之后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诸帝都是经由秘密立储的方式获得帝位的。

1206phn028
乾清宫内由顺治帝御书的正大光明匾(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8

交泰殿的建筑形式与前三殿中的中和殿大体相同,只是规模略小。交泰殿是明朝皇帝的寝宫之一。清朝改为礼殿,皇后生日在此接受妃嫔、皇子行礼。

 

坤宁宫是明朝皇后的正寝,清朝将其改造成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和祭祀萨满教的神堂。

1206phn029
交泰殿(图片提供:故宫博物院网站)
1206phn02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2年06月1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