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所发现的简牍年代,上有战国,下有汉晋,唯独是秦代的简牍却没有发现,无论是史书或出土实物,均不见秦代的影踪。可幸在1975年,考古人员在湖北江陵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2座战国末年至秦代的墓葬,并在第十一号墓里出土1155枚简牍及80块残片,这是中国首次发现秦简,为中国考古研究的一项重大发现。这批简牍内容主要为秦的法律文书,虽然并非秦律的全部,但对于了解秦代律例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云梦睡虎地第十一号墓的墓主,据考证应为一位四十多岁名叫“喜”的男子,在秦始皇时期任职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及鄢狱吏等与司法有关的职务。这批简牍出土时分为八组,分别堆放在棺内人骨架的头部、右侧、足部和腹部位置,除少数因水浮动而散乱外,其余均保存完好。竹简长23.1至27.8厘米,宽0.5至0.8厘米,简文墨书秦隶,一般是写于篾黄上,少数简是两面书字,字迹大部分如新可辨。从简上残存编绳判断,竹简为上、中、下三首编绳。出土时编绳已朽,秩序已乱,经过秦简整理小组耐心整理,按简的内容,可以分为九类:
此外,从第四号墓中亦发现两件木牍,均为两面墨书文字,内容是士卒的家信。这是中国出土最早的两封家书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