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毁誉参半的文坛大家郭沫若

0430ph022
郭沫若
0430ph022

郭沫若,诗人、剧作家,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卒于北京。1914年他去日本学习医学,但其兴趣很快便转向文学。1918年他开始创作诗歌,1921年与郁达夫等人在东京组织创造社,与在北京成立的文学研究会形成对峙局面。1921年他出版诗集《女神》,以狂放不羁、充满激情的诗风震动社会。1923年他回到上海,开始投身政治活动。1927年他加入共产党,随之去日本避祸10年。1937年回国以后,他成为共产党文化人的领袖,并于四十年代创作《屈原》等政治批判剧,名震一时。1949年以后,他担任一系列政府高级职位,同时亦有大量遭人诟病的诗作和剧作问世。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本,也是最著名的诗集,于1921年8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书中收录了作者写于1919至1921年间,以及更早时候的57首诗。这些诗作完全放弃了中国格律诗的规则,在行数、每一行的字数和韵律上,都无拘无束,任凭作者的情感自由发泄,大量地使用惊叹号和反复句,将诗人那种青春澎湃、渴望反叛的浪漫主义激情,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匪徒颂》、《天狗》、《地球,我的母亲》和《凤凰涅盘》,发表时都引起不同程度的震动,传诵一时。由于这是新文学运动兴起以后的第一部引起读者广泛注意的自由体诗集,郭沫若也因此被推许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第一人。

0430ph023
郭沫若的第一本诗集《女神》
0430ph023

《屈原》这是郭沫若写于四十年代上半叶的历史剧中最著名的一出,于1942年1月24日至2月7日连载于《中央日报》副刊,同年4月3日在重庆公演。作者有意将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时代里,借屈原的悲剧控诉国民党统治区内的政治黑暗。剧情的时间只是一天,从清早到夜半过后,但却将屈原的一生都浓缩其中,并以屈原被囚于东皇太乙庙后高吟的一长段《雷电颂》掀起全剧的高潮: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俨然是《女神》的再现。主要因为这种强烈的政治批判意味,此剧在演出时引起社会轰动。

0430ph024
郭沫若的历史剧作《屈原》
0430ph024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1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