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30078ph005
莒光楼
30078ph005

莒光楼

1952年,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倡议修建此仿宫殿式建筑的莒光楼,迄今为金门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当地也有“没到过莒光楼,别夸说到过金门”的说法。莒光楼仿效古代巍峨的麒麟阁,呈现的是雕梁画栋的金碧辉煌。这座三层楼高的建筑里,除了有金门人文风光历史沿革的介绍外,五六十年代金门战役的相关事迹及蒋介石巡视金门的照片和文物也有迹可循。在莒光楼的最高处凭栏远望时,金门许多著名建筑都可尽收眼底,一览无遗,而远处依稀的大陆山河也隐约可见。当1992年金门解除“军管”之后,莒光楼便成为游客来此地观光凭吊的首选。

30078ph006
莒光楼的设计概念简介
30078ph006

金门镇总兵署

清朝时金门镇总兵署原名叫“丛青轩”,为“金门第一才子”明代进士许獬的府邸,也是台湾所辖台闽地区的唯一现存的清朝官署。因这府邸宽敞适中,清朝及以后的众多官衙均用作办公场所。早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时,金门镇总兵陈龙因时总兵署所在地──金门旧城的人烟渐稀,加之福建沿海仍存明朝郑成功的势力,且金门城常被倭寇侵扰,相形之下的后浦则人气日隆,海路深隐,故而决计把金门城总兵署迁到后浦,“丛青轩”遂被改造成金门总兵署,从此由私人府邸变成官方处所。民国以后,此地曾用作为县公署、金门防卫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门战地政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现为三级古迹。1970年,总兵署在整修之后以史料馆的形式对外开放。现今供人参观的总兵署,是一处四进两廊式的闽南四合院建筑,前方有个宽敞的广场,民间称之为“衙门口”,院内有遮天蔽日的榕树。在大堂、内署明间、内宅明间用蜡像的形式,栩栩如生再现了前清的万般景象,其他的各室则为总兵署相关的资料展,内容有金门历史源流和古代防务等。

 

邱良功墓园

清代剿灭海盗猛将邱良功的墓位于金门小径村琼林里,是当今金门保留最为完整的清代古墓园,并已被列为台湾一级文物古迹。邱良功,金门后浦人。襁褓失怙,全靠母亲一人艰辛抚养长大,及长从戎,隶金门营为兵,而其一生剿灭海盗,勇武善战,屡见奇功,不断获赏擢升。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卒,年仅49岁。邱良功墓园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坐北朝南而立,色彩明丽,造型鲜活,乃一介正一品品秩的武将君主墓园。墓丘为圆土堆,墓之前的石碑镌刻有如此字样:“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十一月皇清诰授建威将军晋封三等男爵赐谥刚勇琢斋邱公暨元配正一品夫人肃惠吴氏孝男联芳联隆联恩等同立”。邱良功墓前各立有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一对。其前两边,左右还竖有石砌碑亭各一,里面存放着清仁宗皇帝御制的神道碑。墓之正前方,立有一宽六米的四柱三间石造牌坊。

 

金门城

金门城是明代和清初金门最高的行政中心,也是从前南明鲁王朱以海晚年幽居的城堡。金门城,旧称“金门守御千户所城”,是明太祖朱元璋为抵御倭寇,命江夏侯周德兴于洪武二十年(1387年)构建的军事堡垒,是卫所制度的组成部分。后来,明代的郑家后代和清廷殊死对抗,清军曾两次攻入金门,“遂堕其城,焚其屋,弃其地,迁沿海遗众于界内而还”,郑军总兵示弱受降,清总兵陈龙乘胜追击,整修金门城墙,在此设总镇署,而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地方官署又移驻后浦(今金城镇市区),金门城也随之丧失了至关重要的中心地位,逐渐蜕变成为普通的聚落。更为雪上加霜的是,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台军将金门城墙的石材用作以工事堡垒,金门城更加走向衰落,只余部分基础砌石遗址,也有一些古道、石坊、石碑可寻。金门城是金门地区汇集最多姓氏的传统聚落,各处的庙宇和奉祀场所也是风格各异别具一格,如今遗存有明代的宝塔和台澎金马第一古街,而久负盛名的金门高粱酒,也是从这里发源的。

30078ph008
金门城明遗老街简介
30078ph008

金门古厝

那些被叫作“金门古厝”的传统民居,是充分体现浓厚的闽南文化风情。时至今日,金门仍遗存有二千六百多座的红砖古厝。在金门县,共有欧厝、珠山、琼林、山后、南山、北山、水头大大小小七个最具代表性的旧时聚落,带有丰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金门古厝最为集中处是临近码头的水头,不少人均对此趋之若鹜。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这里的老屋呈现出的不仅是富人家的雍容华丽,同时也传递出了积淀久远的浓郁文化气息。其中一座名为“水调歌头”的明清古厝,更被公认是水头民居中的最集大成者。这老屋的外观呈现特有的燕尾式翘脊,中间还夹带有马背式圆脊,隶属双落大厝双护龙格局,屋架中有十一根楹木支撑鼎立,前后厅则由左右榉头互为连接依傍。

30078ph009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水调歌头”特色民宿
30078ph009

金水国小

金水国小作为很多金门长者的母校,于2003年3月正式公告为金门县历史建筑,目前隶属于国家公园管辖,并不再作为学校之用,而是改作展览馆。金水国小坐落在金门西南方靠海之前的水头村中界之地,是金门早期最大的小学,最先是华侨捐资而建的黄氏大宗祠,后借来当作国小,为当时金门罕见的规模最大的学校建筑群。金水国小是金门仅有的一处呈回字形结构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的闽南建筑风格,而是整体带有些西洋巴罗克式的风情和格调,比如屋顶别出心裁地装饰上可爱的小天使壁画和圆润的洋葱头宝顶;与此同时,山墙上又雕刻有梅花、牡丹、葡萄、凤凰等诸多具有中国传统和民俗元素的华丽图案,将中西融会贯通。金水国小仍保留以往课堂的部分原貌,中间偌大的独立空间是礼堂,两边则为教室。此外,还增设了涉猎金门文化的相关展览,如药局、古床等展示,精彩纷呈,不一而足。

30078ph010
金水国小
30078ph010

水尾塔

水尾塔建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位于金门湾澳的洼地,是进入南、北山聚落的地标。这塔是四边形实心的方塔,每往上一层,塔身就有一定比例地逐渐缩小,在最上层四面分别刻有“佛”、“法”、“僧”、“宝”字样,再往上则以葫芦宝顶作为收头。作为镇水用的压胜之物,水尾塔一般均端立于河湖边用以抵御洪水泛滥,确保风调雨顺农作物平安。

 

模范街

位于金门金城镇的模范街是金门地区历史悠久的老街之一,原名为自强街,具有浓厚的日本大正时代风格,同时还融合中国闽南、西洋、南洋等地的建筑风情。昔日郑成功在此训练陆军,故又名“内校场”。模范街由40间呈“丁字形”的连廊式洋楼店屋构成,并装饰有精美的雕花窗饰,同时还兼用西式砖造,新颖独特,别具一格。以往专做“阿兵哥”生意的那些澡堂、电影院之类,也都数次转型,从前熙来攘往的街市也无人问津,变得萧索落寞。时至今日,伴随着游客络绎不绝的杂遝脚步,模范街又开始兴隆旺盛起来。

 

金门民俗文化村

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的金门民俗文化村,由旅日侨领王国珍、王敬祥父子设立并赠与王氏族人的府邸,历时长达二十余年方才竣工,内有祠堂、私塾等18栋呈闽南传统风格的二进式双落建筑,俗称“18间王家厝”,依山傍海,壮观奇整,堪称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结晶。在“金门县政府”的悉心规划下,“18间王家厝”被延伸拓展为金门民俗文化村,分有民俗文物、礼仪、喜庆、休闲等主题馆,以及一古色古香的官邸,借以陈列金门的文物,生动展示独特的民俗和风土人情。

30078ph011
百年历史的金门民俗文化村成为旅游热点
30078ph011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2月0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