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30078ph005
莒光樓
30078ph005

莒光樓

1952年,金門「防衞司令官」胡璉倡議修建此仿宮殿式建築的莒光樓,迄今為金門最有代表性的景點之一。當地也有「沒到過莒光樓,別誇說到過金門」的說法。莒光樓仿效古代巍峨的麒麟閣,呈現的是雕樑畫棟的金碧輝煌。這座三層樓高的建築裏,除了有金門人文風光歷史沿革的介紹外,五六十年代金門戰役的相關事跡及蔣介石巡視金門的照片和文物也有跡可循。在莒光樓的最高處憑欄遠望時,金門許多著名建築都可盡收眼底,一覽無遺,而遠處依稀的大陸山河也隱約可見。當1992年金門解除「軍管」之後,莒光樓便成為遊客來此地觀光憑弔的首選。

30078ph006
莒光樓的設計概念簡介
30078ph006

金門鎮總兵署

清朝時金門鎮總兵署原名叫「叢青軒」,為「金門第一才子」明代進士許獬的府邸,也是台灣所轄台閩地區的唯一現存的清朝官署。因這府邸寬敞適中,清朝及以後的眾多官衙均用作辦公場所。早在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時,金門鎮總兵陳龍因時總兵署所在地──金門舊城的人煙漸稀,加之福建沿海仍存明朝鄭成功的勢力,且金門城常被倭寇侵擾,相形之下的後浦則人氣日隆,海路深隱,故而決計把金門城總兵署遷到後浦,「叢青軒」遂被改造成金門總兵署,從此由私人府邸變成官方處所。民國以後,此地曾用作為縣公署、金門防衞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的辦公場所,現為三級古蹟。1970年,總兵署在整修之後以史料館的形式對外開放。現今供人參觀的總兵署,是一處四進兩廊式的閩南四合院建築,前方有個寬敞的廣場,民間稱之為「衙門口」,院內有遮天蔽日的榕樹。在大堂、內署明間、內宅明間用蠟像的形式,栩栩如生再現了前清的萬般景象,其他的各室則為總兵署相關的資料展,內容有金門歷史源流和古代防務等。

 

邱良功墓園

清代剿滅海盜猛將邱良功的墓位於金門小徑村瓊林裏,是當今金門保留最為完整的清代古墓園,並已被列為台灣一級文物古蹟。邱良功,金門後浦人。繈褓失怙,全靠母親一人艱辛撫養長大,及長從戎,隸金門營為兵,而其一生剿滅海盜,勇武善戰,屢見奇功,不斷獲賞擢升。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卒,年僅49歲。邱良功墓園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坐北朝南而立,色彩明麗,造型鮮活,乃一介正一品品秩的武將君主墓園。墓丘為圓土堆,墓之前的石碑鐫刻有如此字樣:「嘉慶二十四年歲次己卯十一月 皇清 誥授建威將軍 晉封三等男爵 賜諡剛勇 琢齋邱公暨 元配正一品夫人 肅惠吳氏 孝男聯芳聯隆聯恩等同立」。邱良功墓前各立有石翁仲、石馬、石虎、石羊一對。其前兩邊,左右還豎有石砌碑亭各一,裏面存放着清仁宗皇帝御製的神道碑。墓之正前方,立有一寬六米的四柱三間石造牌坊。

 

金門城

金門城是明代和清初金門最高的行政中心,也是從前南明魯王朱以海晚年幽居的城堡。金門城,舊稱「金門守禦千戶所城」,是明太祖朱元璋為抵禦倭寇,命江夏侯周德興於洪武二十年(1387年)構建的軍事堡壘,是衞所制度的組成部分。後來,明代的鄭家後代和清廷殊死對抗,清軍曾兩次攻入金門,「遂墮其城,焚其屋,棄其地,遷沿海遺眾於界內而還」,鄭軍總兵示弱受降,清總兵陳龍乘勝追擊,整修金門城牆,在此設總鎮署,而後於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地方官署又移駐後浦(今金城鎮市區),金門城也隨之喪失了至關重要的中心地位,逐漸蛻變成為普通的聚落。更為雪上加霜的是,1949年解放戰爭時期,台軍將金門城牆的石材用作以工事堡壘,金門城更加走向衰落,只餘部分基礎砌石遺址,也有一些古道、石坊、石碑可尋。金門城是金門地區匯集最多姓氏的傳統聚落,各處的廟宇和奉祀場所也是風格各異別具一格,如今遺存有明代的寶塔和台澎金馬第一古街,而久負盛名的金門高粱酒,也是從這裏發源的。

30078ph008
金門城明遺老街簡介
30078ph008

金門古厝

那些被叫作「金門古厝」的傳統民居,是充分體現濃厚的閩南文化風情。時至今日,金門仍遺存有二千六百多座的紅磚古厝。在金門縣,共有歐厝、珠山、瓊林、山後、南山、北山、水頭大大小小七個最具代表性的舊時聚落,帶有豐厚的文化和歷史內涵。金門古厝最為集中處是臨近碼頭的水頭,不少人均對此趨之若鶩。究其原因,大概是由於這裏的老屋呈現出的不僅是富人家的雍容華麗,同時也傳遞出了積澱久遠的濃郁文化氣息。其中一座名為「水調歌頭」的明清古厝,更被公認是水頭民居中的最集大成者。這老屋的外觀呈現特有的燕尾式翹脊,中間還夾帶有馬背式圓脊,隸屬雙落大厝雙護龍格局,屋架中有十一根楹木支撐鼎立,前後廳則由左右櫸頭互為連接依傍。

30078ph009
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水調歌頭」特色民宿
30078ph009

金水國小

金水國小作為很多金門長者的母校,於2003年3月正式公告為金門縣歷史建築,目前隸屬於國家公園管轄,並不再作為學校之用,而是改作展覽館。金水國小坐落在金門西南方靠海之前的水頭村中界之地,是金門早期最大的小學,最先是華僑捐資而建的黃氏大宗祠,後借來當作國小,為當時金門罕見的規模最大的學校建築群。金水國小是金門僅有的一處呈回字形結構的建築,並不是單純的閩南建築風格,而是整體帶有些西洋巴羅克式的風情和格調,比如屋頂別出心裁地裝飾上可愛的小天使壁畫和圓潤的洋蔥頭寶頂;與此同時,山牆上又雕刻有梅花、牡丹、葡萄、鳳凰等諸多具有中國傳統和民俗元素的華麗圖案,將中西融會貫通。金水國小仍保留以往課堂的部分原貌,中間偌大的獨立空間是禮堂,兩邊則為教室。此外,還增設了涉獵金門文化的相關展覽,如藥局、古床等展示,精彩紛呈,不一而足。

30078ph010
金水國小
30078ph010

水尾塔

水尾塔建於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位於金門灣澳的窪地,是進入南、北山聚落的地標。這塔是四邊形實心的方塔,每往上一層,塔身就有一定比例地逐漸縮小,在最上層四面分別刻有「佛」、「法」、「僧」、「寶」字樣,再往上則以葫蘆寶頂作為收頭。作為鎮水用的壓勝之物,水尾塔一般均端立於河湖邊用以抵禦洪水氾濫,確保風調雨順農作物平安。

 

模範街

位於金門金城鎮的模範街是金門地區歷史悠久的老街之一,原名為自強街,具有濃厚的日本大正時代風格,同時還融合中國閩南、西洋、南洋等地的建築風情。昔日鄭成功在此訓練陸軍,故又名「內校場」。模範街由40間呈「丁字形」的連廊式洋樓店屋構成,並裝飾有精美的雕花窗飾,同時還兼用西式磚造,新穎獨特,別具一格。以往專做「阿兵哥」生意的那些澡堂、電影院之類,也都數次轉型,從前熙來攘往的街市也無人問津,變得蕭索落寞。時至今日,伴隨着遊客絡繹不絕的雜遝腳步,模範街又開始興隆旺盛起來。

 

金門民俗文化村

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的金門民俗文化村,由旅日僑領王國珍、王敬祥父子設立並贈與王氏族人的府邸,歷時長達二十餘年方才竣工,內有祠堂、私塾等18棟呈閩南傳統風格的二進式雙落建築,俗稱「18間王家厝」,依山傍海,壯觀奇整,堪稱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結晶。在「金門縣政府」的悉心規劃下,「18間王家厝」被延伸拓展為金門民俗文化村,分有民俗文物、禮儀、喜慶、休閒等主題館,以及一古色古香的官邸,藉以陳列金門的文物,生動展示獨特的民俗和風土人情。

30078ph011
百年歷史的金門民俗文化村成為旅遊熱點
30078ph011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2月0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