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秦代考古遗迹闻名世界

20107phn003_01
内蒙古包头固阳县秦长城遗址(图片提供:贾志强/FOTOE)
20107phn003_0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大帝国。这一形式一直延续到东汉灭亡,因而整个秦汉时期国力强盛、疆域广阔、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在秦代的考古遗迹中,最著名的就是万里长城与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战国中期以后,北方匈奴趁中原战乱,经常南下侵扰、掠夺。相邻的秦、赵、燕三国相继在本国边境筑长城以抵御。秦朝建立后,将三国原来的长城连缀起来,形成一个西起甘肃临洮,东至辽东鸭绿江边,全长五千多公里的军事防御体系,称为“万里长城”。此后汉代又在秦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为了军事上的需要,在长城沿线内侧遍布众多的辅助建筑,主要有边城和障塞。

 

边城是边防驻军屯戍的地方,是整个长城防御系统的核心,也是边郡长官治所的所在地。一般有内外两重城垣,平面呈回字形,外城边长1,000米,内城边长200至250米。城内有街道、官署、民居等。有的边城附近还附有城障、烽燧等。城内驻军和居民约有数千人。目前为止共发现边城遗址120座。

 

障塞一般设在长城与边城之间的重要关口附近,是驻守在边城的边郡长官派出的分支,为障尉(障塞的长官)率兵屯居之所,形同后代的哨所。平面方形,规模小于边城。每边长50到200米不等,墙高3米,有瓮形城门。障塞中的驻军人数较少,由数十人至百人不等。城障之外,还建有数量可观的烽台。它们有的设在长城上,有的设在长城沿线的山巅或草原上,均作圆柱形、圆锥形或方锥形,主要作为城障的耳目,为城障提供警讯。

20107ph027
秦汉玉门关附近的长城
20107ph027

秦兵马俑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也就是从这一年,他开始着手营建自己的陵墓。为避免继续沿用活人殉葬制度,丞相李斯劝秦始皇改用陶俑,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其陵墓不远处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兵马俑坑,象征着地下王国的军队。其后的两千多年间,这批兵马俑一直深埋在陕西省临潼县西杨村西南,不为人知,直至1974年才被当地农民在打井施工时意外发现。

 

现已发掘三座兵马俑坑,这三座俑坑在排列上基本呈“品”字形,总面积达二万多平方米,内埋陶质兵马俑七千余件。兵马俑以秦朝的军队为基础,按照秦军编制,包括各级军官、各种兵种、战车和马匹。组织严密,队伍肃整,是秦军的精确复制,再现了强秦的风范。

20107ph028
秦俑一号坑俑群
20107ph028

其中,俑的塑造采用写实的手法,完全比照真实的大小,由工匠逐一加工烧制。制作工序非常复杂,一般都是用模具分别制出胎形后,再运用捏、贴、堆塑等手法对手足、头部、纹饰等细部加工。故而其人物姿态相近,但面貌却不相同。成形之后,再着色烧制,最后加上真实的兵器、装备。形成姿态威武、色彩鲜艳,又各不相同的兵马俑群。秦始皇兵马俑将写实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俑身上的革带、发式、行滕、靴履等细部都一丝不苟,简直近乎于写真。而这种风格既没有见诸于其之前的战国,也没有被后来的汉代所继承,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独树一帜。

bulb

行滕

行滕是指缠腿,主要见于头绾发髻而无冠饰的武士俑。行滕紥于短裤之下的脚部,即用条带形的布帛螺旋形由足腕向右旋缠扎至膝下,上端以组带束扎。

20107ph029
秦陵内发现的灰陶铠甲武士俑
20107ph029
作者:
上载日期:
2020年10月0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