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女子都有家教?

mainsite_5000_30054_12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30054_12_header_v1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始终贯彻着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然而,虽然女子被排除在政治体制之外,但中国古代对女子的教育也有一套区别于男子的教育体系,对女子的思想、行为、修养作出规范。

 

家教内容

在中国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对女子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女子更好的为丈夫、子女、家庭服务。因此,女子教育的内容也以三从四德为基本准则,而分为伦理教育、文化教育、艺能教育三个部分。

 

伦理教育是女子教育中最为基础的内容,以德育为主体,要求女子懂得男尊女卑之道,遵守三从四德。出于伦理教育的需求,除了学习《诗经》、《论语》等儒教经典之外,还有一些专供女子学习的德育教材。如西汉刘向着的《列女传》、班昭所著《女诫》、蔡邕的《女训》、唐朝长孙皇后的《女则》、明成祖徐皇后的《内训》等典型教材。

 

文化教育方面,一般中上层家庭都赞成女子读书识字,学习一些儒家经典、女教读本。就整体历史而言,中国古代女子智育教育基本上是处在日常文化书算的蒙养教育水平。而社会上对古代女子是否有必要接受读书识字教育,是否需要发展聪明才智,也存在较大争议。

30054ph053
《列女传》
30054ph053

由于在古代女子所处的特殊地位,艺能教育似乎比文化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待字闺中的女子艺能的高低不仅关系自己的命运,甚至关系到能否为男权家族带来声望和地位。艺能教育一般分为一般艺能教育和特殊艺能教育。一般艺能教育,即妇红,要求女子掌握女红和整治酒食的本领。除了基本艺能,还有特殊艺能,其内容偏旁杂丰富,包括琴、棋、书、画、舞蹈、音乐、御射、武艺等。

30054ph054
李清照富有才华,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图为清‧崔鏏《李清照像轴》。
30054ph054

家教方式      

古代女子教育除宫廷外,完全以家庭、宗族、私人教育为主。宫廷女子教育,由于地位特殊,故自成一体。以不同地位身份等级,分别施以不同的教育。宗族女子教育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分别教授。一些有能力的宗族开设女学、女塾;早期的宗族女学性质属于为贵族少女婚嫁做短期集训;后期则是启蒙教育的水平。聘请家庭教师更是少见,一般家庭大都是父母双亲亲自施教,其中突出的甚至为康熙皇帝所赞扬,如清朝大学士张英之妻姚氏。姚氏自幼读书,知书达理,嫁张英后更是相夫教子,辅导子女。在她培养之下,女儿张令仪博学多识。

30054ph055
徽州棠樾牌坊记载千年悲欢、百年血泪,尤为妇女贞节坊。(小兵摄)
30054ph055

女子家教的意义  

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总体都是围绕男尊女卑的核心,因此,女子教育起到凝聚家庭宗族、稳定社会结构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女子教育作为培养、确立、规范女子思想行为价值准绳的重要手段,在塑造贤妻良母正统妇女人格和对女子思想行为实行社会控制方面颇有成效。但是,教育是一种平等自觉的选择,而不是由社会风俗强加于女子身上的道德约束。在这一点上,女子教育对日后教育平等,教育自由设置了思想上的障碍。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对女子的迫害和禁锢是狭隘和不健康的。

30054ph056
蔡琰为蔡邕的女儿,博学有才,通音律,是建安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图为中国古版画内的蔡琰画像。
30054ph056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1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