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缘起印度河的神秘古国

1802phn002
印度女子传统衣着
1802phn002

印度河是印度的主要河流之一。所谓印度河流域文明是指印度河两岸地区居民的社会、宗教、经济、文化和政治情况。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主要特点是以城市和商业活动为主的文明,当时建立了许多大城市,而且与外国建立贸易联系。由于难以确定印度河两岸地区的居民是属于哪个民族,因此学者就称其为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六世纪,印度出现了16个主要强国,形成列国纷争和百家争鸣的局面,情形就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相似。伴随着列国的争战和婆罗门教的发展,以前简朴的吠陀教信仰被削弱了,宗教信仰也逐渐复杂化,种姓歧视进一步加重,因而引起了广大人民不满,强烈要求改变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于是反对种姓制度的佛教应运而生。

bulb

种姓制度

公元前6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时为了确保政权,定出依阶级区分的社会体系。种姓制度分四阶,由上而下及其相对应的职业分别是:婆罗门-祭司;剎帝力-武士、统治者吠;舍-农工商庶民;首陀罗-奴仆、贱民。

1802ph001
古里古港,今科泽科德,印度南部西海岸的古港口。
1802ph001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他原名乔答摩‧悉达多(约公元前565─前486年),出生略早于中国的孔子,属于印度的释迦族,为剎帝力种姓。他生于迦毗罗卫城(今尼泊尔境内),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酋长。身为贵族的释迦牟尼自幼生活条件优越,16岁时结婚。为了解社会,释迦牟尼外出游历,对现实社会的种种感触甚深,体会到人们生老病死的痛苦和不幸。29岁那年,释迦牟尼毅然抛弃舒适的生活,决心出家修行,游历各地,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之道。在35岁时,修行多年的释迦牟尼终于悟道成佛。从此,他以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著称于世。释迦牟尼获后,开始传道,广收弟子,后来并组织了教团,定出了修行戒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以及因果报应、生死轮回等。佛教提倡非暴力,主张泛爱众生,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特权等都有其进步意义。

bulb

四圣谛

即苦、集、灭、道四谛,是释迦牟尼总括众生的苦难和解决苦难的办法。

bulb

十二因缘

指造成一切痛苦轮回的十二项原因,分别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bulb

八正道

指僧侣的生活准则和道德标准,佛教徒修习至解脱境界的八种法门,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1802ph002
相传佛陀在菩提伽耶的菩提树下成道
1802ph002

十六世纪初,葡萄牙人成为最早来到印度的殖民者。十七世纪初期,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东来,在印度展开了争夺殖民地的战争。到十八世纪中期,英、法在印度的争夺更趋激烈,最终,英国大胜,印度在1757年开始沦为英国殖民地,至1849年印度全境被英国占领。这些财富促进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使英国迅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强国,但印度却因而变得贫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甘地领导的反英抗争,迫使英国殖民当局提出了分而治之的《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按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斯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巴基斯坦(主要信奉回教)两个国家。1947年8月1日生效,同月15日印度宣布独立,结束了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1802ph003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工厂
1802ph003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