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文辞之美”怎样界定美的定义?

0611ph004
翰林院
0611ph004

当我们读到古今优美的诗文创作时,往往被其文辞之美所深深感动。如果要在我们主观的美感之外,进而客观地分析优秀文学作品的文辞之美美在何处?古人极为重视文辞美。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认为: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言辞浅近而含意深远的,才是至善至美的文辞。南朝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中主张:只有具备动人的辞采,又富于刚健清新风格的文笔,才算是文章中的凤凰。唐代诗圣杜甫则追求惊人的佳句,他曾说过: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提倡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认为文辞既要生动形象,又要含蓄蕴藉。清代文学家姚鼐则认为文章之精妙不出字句声色之间声色是指声韵和文采。

0611ph006
白帝城(贺天健作品)
0611ph006

古人在诗歌的创作中,是极为重视炼字的。清代诗评家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主张作诗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种见奇见险见新见色的佳字全靠锤炼而得。如宋人宋祁在《玉楼春》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后人称这平淡见奇。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州》诗中有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也是经过多次锤炼而成。据说他先用字,再改字,又换字,最后改为绿字。这个绿字为形容词的使用法,给人一种江南满眼绿春的视觉美感,可谓朴字见色了。

 

写文章以简为贵。古人提倡意则期多,字惟求少言简意赅。自古以来,文学家一贯主张诗文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古人所说的诗言志修辞立其诚等都是说明这个道理的。南朝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提倡文附质质待文,诗文的艺术魅力往往蕴涵在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之中。唐代韩愈主张文以载道,认为文章是用来表达思想的。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更以植物比喻诗文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他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显然,这里的专指诗文的内容,则均指诗文的形式。文学家李翱认为:义深则意远,意远则理辩,理辩则气直,气直则辞盛,辞盛则文工。反之,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则不成文,宜不能传也。说明诗文内容的意义深远决定辞盛文工,相反,如果语言欠工巧,那么作品内容即使很正确、很深刻,诗文也不能传之久远。

0611ph005
韩愈
0611ph00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1月2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