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大足石刻

30074ph074
30074ph074

大足石刻开凿在渝西山峦的悬崖峭壁上,由唐朝初年开创,晚唐时大兴,经五代前后蜀时的发展,至两宋时达到鼎盛。目前,大足石刻已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达75处,雕像五万余尊,铭文十万余字,尤其是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处的石刻造像,雕刻精美,规模宏大,是中国石刻艺术的瑰宝。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由南宋高僧赵智凤主持建造的宝顶山石窟规模宏大,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华严三圣”巍然屹立,“千手观音”金碧辉煌,“释迦涅盘”巨佛横卧,“圆觉洞”工艺精巧,都是著名大作。《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和《地狱变相》等巨幅群雕,以生动的形象、通俗的画面,演述佛经教义。《牧牛图》、《养鸡女》、《吹笛女》等形象,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北山石窟历经自晚唐至南宋的二百五十多年建造,四百五十多处龛窟密如蜂房,石刻以观音造像较多,各有特色,被誉为“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北山的摩崖石刻中,还有唐代《韦君靖碑》、宋代书法艺术珍品《赵懿简公神道碑》和内地仅存的《古文孝经碑》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开凿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南山石窟是一处极其重要的道教造像区,其中以三清洞最为著名,雕刻精美,是研究中国道教的珍贵实物史料。石门山石窟开凿于北宋绍圣元年至南宋绍兴年间,有造像12龛窟,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其中以第2号玉皇大帝龛、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第10号三皇洞、第11号《东岳大生宝忏变相图》等道教造像最具特色。石篆山石窟由庄园主严逊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舍地凿建,是一处典型的佛、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其雕刻的孔子和十大弟子造像在中国石窟造像中是独一无二的。

 

佛、道、儒三教的高度融合,浓郁的密宗精神,中国式佛经变相,普遍的观音信仰以及丰富的民俗信仰,正是大足石刻所表现出多元化宗教的艺术特色。如石篆山的石窟把佛教、道教、儒教的造像同集于一山,而妙高山2号窟则把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刻于同一窟内,相敬而坐,说法论道讲经,各显神通。

 

至于宝顶山建造的佛教密宗石窟道场,以独特的方式将佛、道、儒的宗教精神相融合,转变成本土化、世俗化的生动教义,如《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父母恩重经变相》、《地狱变相》等都是以佛门经典的形式宣扬儒家的孝道,那意境深邃的《牧牛图》则是把佛教的色空观与儒、道教的心性之说融为一体,因而成为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奇葩。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9月0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