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李白

0408phn001_01
0408phn001_01

李白的籍贯、家世、出生地都不能十分确定。一般认为他祖籍陇西成纪,生于中亚碎叶,长于四川绵州,亲身经历了盛唐时期南北文化和中外文化的交融。李白所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少年时期,他“诵六甲”、“观百家”、“好剑术”、“游神仙”、“观奇书”;青年时期,他四处游历,曾跟随隐士隐居,也师从赵蕤学习王霸之道。丰富的学习内容对他诗歌特点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李白有儒家的用世思想,希望“济苍生”、“安社稷”,但他一生都怀才不遇。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被征召入京,待诏翰林,最初受到礼遇,可惜玄宗只是看中他的文学辞章,并不给予他实际权利。尤其是开元末年后,政治日益腐化,李白蔑视权贵的性格不能与奸臣相容,只得沉痛地离开长安。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公元756年),55岁的李白感愤时艰,再次出仕。他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却不幸被牵连进永王与肃宗的帝位争夺斗争,被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幸而遇赦放还。

 

李白好济苍生,关心国事,却不能施展抱负,满腔抑郁只好倾注于浪漫的诗歌世界中。他对黑暗现实的抨击,他的反抗精神,豪迈性格以及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都在他的诗中得到完美表现。他反权贵、轻王侯,傲岸不屈,声称“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对平民百姓亲切而谦逊,安史之乱造成百姓流离失所,他感叹“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他追求个性的自由解放,常以无拘无束的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有志难伸,将隐逸求仙作为发泄苦闷的途径,构想“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他的生平和创作都有侠客思想很深的印记,《侠客行》、《扶风豪士歌》等都热情地歌颂侠义人物。仕途不顺的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用浪漫的诗笔描写了所见的山河人物。他的诗歌题材相当广泛,无论是山水诗、闺怨诗或是边塞诗,都十分精彩。

 

壮志未酬是李白一生的痛。公元761年,61岁的他请缨讨伐叛军,可惜半道因病而还,次年病逝。去世前,李白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的沉痛诗句抒发自己的遗憾。今当涂青山有李白墓。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他以其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极大地开拓了诗歌的艺术世界,达到一个不可企及的高峰。他存世的九百多首诗是一笔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哺育过一代又一代的诗人。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14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