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包公

0110ph023
0110ph023

包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为官廉洁,言行一致,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千百年来深受百姓崇拜和爱戴。包公名包拯(公元999—1062年),出生在今安徽肥东县一个乡村的农家。父亲是农民,对他要求严格,寄予厚望。包拯5岁开始识字,13岁读完四书五经。他对儒家治国的思想和历代清官贤臣的事迹十分感兴趣,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清官。包拯28岁考中进士,按当时制度可以做官,但他是个孝子,一直生活在父母身边,直到36岁才做官。

 

包拯先当知县,上任即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两年后升任知州,因清明廉洁,很快被调入朝廷任朝官。

 

包拯在朝廷任谏官。他一上任,即精心选定唐代著名谏官魏征的三篇奏议,用蝇头小楷抄写一遍,呈给宋仁宗,希望皇帝能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他还对许多朝政发表意见,使皇帝在做出重大决策时避免失误。包拯对自己立下的十二字座右铭是:披肝沥胆,冒犯威严,不知忌讳,不避怨仇。”

 

在谏官任上,包拯直言敢谏。对皇帝做出的决定,他认为不妥的便大胆诤谏。如皇佑二年,大涝之后天放晴,宋仁宗认为是吉兆,除了举行盛大的祭祀天地活动外,还下诏大赦天下罪犯,并给所有文武官员晋升一级。包拯对此提出异议:罪犯服刑是因为他们有罪,不可因洪水退去而减轻;官员升迁应根据他们的政绩决定,否则以后谁会勤勉为朝廷出力!

 

在朝为官,包拯对多位朝廷命官进行谏议,直至皇帝罢除他们的职务。包拯当时在民间已有很大声誉,皇帝也认为他是忠于自己的官员,所以尽管一再被冒犯,仍重用他。1057年,包拯被派任北宋都城开封府任知府。

 

开封府知府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但京官难当。北宋政权存在一百多年,出任开封府知府的竟达一百八十多人,平均每任在位的时间只有半年多。包拯在任期间秉公理政、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他行得正、做得正,谁拿他也没有办法。他在开封府判定的许多案子后来都被编成戏剧流传。在中国戏剧史上,没有一个官吏能够像他那样,可以频繁地出现在历代戏剧舞台上,并且成为一类独特的戏剧──包公戏。中国的封建时代是人治社会,百姓只能寄托于清官主持公道,为民办事。清官戏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在戏剧舞台上,包拯被神化了,他不仅铁面无私、心智过人,而且上通天神、下通鬼魂,是具有灵异功能、半神半凡的超人。

作者:
上载日期:
2021年10月21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