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人如何制盐?

0805ph017
宋代煎海盐图
0805ph017

食盐即氯化钠(NaCl),是常见的一种无机化合物,也是化工生产中最基础的原料之一。当人类从茹毛饮血进化到以谷物为主要食物后,由于不再从禽兽血肉中汲取盐分,而必须开辟新的来源,食盐从此成为生活必需品。

 

煮海取盐是获取食盐的其中一个方法。住在海边的人发现沉析出来的海盐结晶可以用作食盐,于是通过煮熬海水的途径获取海盐。办法是先用淋沙煎卤的方法取得较浓的卤水,再煎炼卤水而得到沉析的食盐结晶。从秦汉至唐宋,中国东部和南部绝大多数地区都是以食海盐为主。上述煮海取盐的工艺一直应用到明代。

bulb

淋沙煎卤

淋沙煎卤是利用海水制取盐分的一种方法。办法是:预先在海潮深没的地方,预先掘一个深坑,然后把竹或横木架在坑上,先铺上草席,后再铺上沙。当海潮盖顶冲过时,卤气(即带有盐分的空气)便会通过沙子渗入坑中。其后,把沙和草席掀去,用灯向坑里照,当卤气能把灯火熄灭的时候,就可以从深坑内取出卤水来煎炼盐分了。

0805ph018
《天工开物》中的“淋沙取卤”图
0805ph018

大约在春秋时期,人们已采用利用日照和风力的日照晒盐法,认为这样更为经济,并以此取代了煮海取盐法。晒盐法到了唐代已很成熟,形成了垦畦浇晒的完整工艺。对此工艺,唐代张守节在其注释《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翔实的记载。住在内陆盐湖附近的人发现了池盐,即盐湖中天然结晶或以盐湖表面卤水晒制的盐。山西解州(即今山西运城附近)的盐池在历史上就很著名,它曾是中国最早一批原始公社部落的分布中心,尧、舜、禹及夏朝均曾建在附近。解盐的早期开采主要是组织人力,采捞由卤水中自然沉析出来的食盐结晶。

bulb

垦畦浇晒

垦畦浇晒的生产模式,俗称“五步产盐法”。其生产工艺主要以集卤蒸发为主,分为过箩、调配、储卤、结晶、铲出五个步骤。

盐的原料来源除了有海盐、湖盐等,还有岩盐和井盐。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干燥的气候常使星罗棋布的内陆盐池表面凝结着厚厚的石盐晶体。秦汉之际它们曾被大量贩运到中原地区,成为食盐的重要来源。石盐又名岩盐,是自然界中天然形成的食盐晶体。其晶体呈玻璃光泽,无色透明或白色呈正方形晶体状,古籍上又称它为“光明盐”、“水晶盐”、“玉华盐”或白盐。石盐大都是自盐井或盐湖中自然凝结析出。井盐是以凿井方式开采地下天然卤水或固态岩盐。古代井盐开采主要集中在川、滇一带,始于战国晚期。根据文献记载,至迟在三国时代始,人们已开始利用天然气作燃料来煎煮井盐了。

0805ph019
宋代解州盐池的开采
0805ph019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0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