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瓷器是如何烧制而成?

0805ph010
唐代青花瓷片
0805ph010

瓷器的烧制工艺是由制陶工艺发展而来,然而瓷器却不同于陶器,以下是分辨陶与瓷的三个不同标准:陶与瓷的第一点差别在于原料。制瓷主要采用瓷土或高岭土。瓷土中高熔点的氧化矽及氧化铝的含量明显高于一般陶土。同时,瓷土中低熔点的氧化铁、氧化钙及氧化钾钠等的含量要比陶土低。陶与瓷的第二点差别在于烧成温度。瓷器一般经过约摄氏1200度的高温烧成,瓷胎的质地烧结致密,吸水率低,击之能发出清脆的金石声;而陶器一般约在摄氏900度左右烧成,若在摄氏1200度高温下,陶坯便会烧塌或变形。陶与瓷的第三点差别在于,瓷器表面大多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玻璃釉,瓷胎与釉结合牢固。据上述衡量标准,中国陶瓷史专家经研究后一致认为,中国瓷器是由印纹硬陶,及原始瓷器发展而来,大概到了东汉时才出现技术较为成熟的青瓷。

0805ph013
元代青花云龙玉壶春瓶
0805ph013

制造陶瓷日用品的一般原则,一是实用,二要美观。因此人们在注重质量和造型的同时,亦在装饰上下功夫。陶衣的颜色大多为白色。为了使印纹硬陶显得更白净,人们在上陶衣的细泥浆中加入了某些蚌壳粉或石灰,在高温烧烤后,促成了石灰釉(高温釉)的发明。

 

瓷业发展到唐代逐渐形成“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瓷业繁荣,名窑名瓷叠出:无论是青瓷、白瓷,还是黑瓷与花瓷都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准。青瓷、白瓷和黑瓷的本质区别在于其原料中的氧化铁含量的多寡。工匠从实践中掌握了控制氧化铁呈色作用的方法,从而制造出不同颜色的瓷器。工匠透过选择原料,加上配料、淘洗、烧窑温度等控制,克服了氧化铁的呈色作用,使得烧出来的瓷器变成白色,即白瓷。黑瓷的制作则是加大氧化铁的呈色作用,使烧出来的瓷器呈黑色或褐色。另外,介乎制作白瓷与黑瓷之间的氧化铁呈色作用,所烧出来的瓷器呈青色,即青瓷。

 

唐三彩是唐代铅釉陶器的总称。它的工艺精湛,造型奇特,色彩深厚,蜚声中外。三彩釉陶的生产大概始于唐高宗中期。在摄氏1000度的烧烤中,那些含呈色元素的氧化物会随着铅熔剂向四方扩散和流动,相互浸润,进而形成斑驳灿烂的色彩。

0805ph011
明五彩鱼藻纹瓷罐
0805ph011

青花瓷器是指呈蓝色花纹图案的釉下彩瓷器。它是用含有钴的颜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上一层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此外,五彩瓷器的出现是由青花瓷发展出来,在釉下青花上面烤上铅釉红彩,则创制出斗彩,而斗彩瓷器是五彩瓷器的前奏。经过历代工匠创新的探索,到了明清时期,五彩瓷器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明清彩瓷的一个亮点。

0805ph012
明斗彩瓷器
0805ph012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8月07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