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鲁迅在上海留下的足迹

0424phn001_01
上海鲁迅公园(视觉中国)
0424phn001_01

1927年10月3日,鲁迅由广州抵达上海,倾全力从事文学活动。鲁迅在上海时期出版的著作,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以及通讯集《两地书》。此外,鲁迅还翻译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以及《艺术论》等新兴文艺理论著作。

 

鲁迅在上海时期,先后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自由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为共产党的忠诚友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热烈拥护者。许广平,广东番禺人,1923年10月与鲁迅相识,后来两人开始同居,最后成为他的伴侣。他们患难与共,甘苦相知,共同度过了充满艰辛危难的峥嵘岁月。鲁迅后十年的著作成绩超过了此前的二十年,其中就包含了许广平的智慧与辛劳。鲁迅去世后,许广平为保存鲁迅文物、出版鲁迅全集、弘扬鲁迅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

0424ph006
鲁迅全家福,摄于1933年9月。
0424ph006

1930年3月2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革命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参加了左联的筹备工作,并被选为常务委员。鲁迅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左翼作家在为工农大众的共同目标下团结起来。鲁迅多次严肃批评左翼内部的教条主义及宗派主义,同时关心、培养、提携了很多进步的文学青年,被公认为左翼文坛的盟主。

0424ph007
左联成立地——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原校址。
0424ph007

1930年3月1日,鲁迅与郁达夫、潘汉年、田汉等五十一人联名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反对国民党政权查禁书报,检查新闻,镇压劳苦群众为求生存而进行的罢工抗租行动。宣言指出:“自由是人类的第二生命,不自由,毋宁死!”鲁迅因此被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冠以“堕落文人”的罪名,呈请南京政府通缉。1933年1月11日,鲁迅加入宋庆龄、蔡元培领导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月18日,被选为同盟上海分会执行委员;5月13日,与宋庆龄等赴德国驻沪领事馆抗议德国法西斯的恐怖主义行径。6月,同盟总干事杨铨被暗杀,同盟活动中止。

0424ph005
鲁迅上海大陆新村寓所
0424ph005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终年56岁。当天下午,鲁迅遗体移至上海胶州路万国殡仪馆。上海156个团体的近万名群众络绎不绝地前来瞻仰鲁迅遗容,成千上万民众自发地为鲁迅送葬。22日下午4时半左右,鲁迅灵柩入墓穴。上海民众代表将一面白地黑字锦旗覆盖在鲁迅棺木上,旗上由沈钧儒题写了“民族魂”三个大字,现场不断呼叫口号:“鲁迅先生不死,中华民族永生!”

0424ph008
鲁迅葬礼
0424ph008
作者:
上载日期:
2019年05月23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