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史前香港瑰宝——彩陶艺术

0501ph038
春坎湾遗址出土的彩陶杯
0501ph038

香港出土了不少令人刮目相看的史前艺术品,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彩陶是其中的佼佼者。所谓彩陶是指陶胚未焙烧以前,用类似毛笔的工具上彩,烧成色彩鲜艳夺目的陶器。香港遗留了彩陶这种史前艺术瑰宝。早于1933年,香港大学D.Finn神父(1886-1936年)在南丫岛大湾遗址,首次发现了两件颇为完整的圈足彩陶,圈足部分上有白衣和红彩,并有波浪的刻划纹。D.Finn神父发现大湾彩陶的当时,同类型的器物在珠江口岸还没有被发现。这里的彩陶也与仰韶彩陶的风格不尽相同,别树一帜。由于这种彩陶在大湾遗址第一次出土,我们将之命名为“大湾式彩陶盘”。

0501ph037
香港春坎湾遗址出土的彩陶盘
0501ph037

大湾式彩陶盘的特点相当明显。以春坎湾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例,可以分为盘和杯两种。其中一件彩陶盘的器表施有牙白的陶衣,盘身上下绘有红彩带和红圆点,配合了圈足上的镂孔和曲折的波纹,颇有波涛滚滚、浪花飞溅之感,依稀尚可以听到水声哗啦,令人神往。目前香港的铜鼓、龙鼓滩、深湾、春坎湾和涌浪等遗址都发现过这种彩陶的踪影。

0501ph036
香港南丫岛大湾遗址出土的牙璋
0501ph036

1990年在香港南丫岛出土的牙璋玉礼器,就是珠江口地区受到中原文化间接影响的最佳例证,考古发现显示,牙璋有祭山和祭天的功用。1990年11月,香港中文大学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在香港南丫岛联合发掘大湾遗址,出土遗物及遗迹相当丰富,共挖掘出10座墓葬。其中在第6号墓发现的串饰与牙璋,更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大湾牙璋柄部两侧各有一列钮牙,上尖一侧较厚,下尖一侧较薄,这种风格保留了龙山时期玉雕的风格。另一方面,牙璋上的微型刻纹,则明显与夏商玉器纹饰相同。至于牙璋柄上无孔,形制较短小,以及两侧鉏牙高矮不一等特点,均可视为地方特色。香港大湾牙璋有可能是以当地或附近矿物制成的,这说明了华北原始文化和礼制的传播方式,是通过地方的住民间接模仿学习或稍加变化而形成,是华北礼制至少在礼器物质层面上,为南方地区主动接受的一种表现。

0501ph035
牙璋保留了龙山时期玉雕的风格
0501ph035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29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