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两大遗址看透闽越先祖生活

30068ph030
昙石山文化遗址外景(张耿摄)
30068ph030

闽越文化源远流长,至少在距今十八万年左右,人类已在原闽越土地上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新石器时代,闽越地区的先民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能制陶和纺织;青铜时代,闽越先民们已进入文明社会。

 

福建是闽越族聚居区的主体,对福建乃至整个闽越族地区原始居民的研究,一向被研究者视为难题。梁启超在《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称:“吾侪研究中华民族,最难解者无过福建人。其骨骼肤色皆似与诸夏有异,然与荆、吴、苗、蛮、氐、羌诸组都不类。今之闽人率不自承为土著,谓皆五代时从王审知来。”对“最难解之民族”的先民,随着考古的新发现,难解之结正不断被解开。

 

万寿岩遗址

位于三元区岩前镇的万寿岩,是一座由二迭纪船山组石灰岩构成的孤立山体,山上现存船帆洞、灵峰洞等溶洞,万寿岩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埋藏其中。

30068ph031
三明万寿岩遗址(赖小兵摄)
30068ph031

“北京有个周口店,福建有个万寿岩。”这句话形象生动的描述了万寿岩遗址在福建史前文化的重要地位。的确,它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境内活动的历史提前了十几万年。二十一世纪初,考古工作者对万寿岩遗址合共做了三次考古发掘。一座山体,保存着多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存,这在东南沿海是绝无仅有的。然而,万寿岩遗址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此:遗留有全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早期人类遗迹──面积共约120平方米的旧石器时代人工石铺地面;出土的跨越十几万年的近八百件石制品、二千余件动物化石是研究该省古环境、气候的重要材料;出土了同样见于贵州、台湾史前遗址的锐棱砸击石核、石片,是研究中国南方旧石器时代文化传播、闽台史前文化渊源的新证据!

 

昙石山文化

昙石山遗址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地处福建主要河流──闽江下游北岸,为江北丘陵地边缘、紧靠闽江江岸相对孤立的低缓山丘。昙石山北有中、低山环绕,西南还有闽江小支流之一的安坪浦小溪从此通过,周边的低洼湿地开阔,为原始人类的生产、栖息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30068ph032
2010年2月14日,昙石山博物馆建设二期的考古遗址厅改建完成。(张超晖摄)
30068ph032

昙石山遗址于1954年调查发现后,分别做了九次面积不等的考古发掘工作。九次考古发掘的总面积近二千平方米,共清理八十余座新石器时代墓葬,两条大壕沟,多座陶窑、陶灶和大量灰坑遗迹,出土可复原的石器、陶器、贝器、骨器共约二千件,此外,还有大量的陶片、贝壳及动物遗骸标本。综合这些文化遗迹和遗物等考古数据,可以反映出该遗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海洋性文化特色。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