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客家人的住屋问题

客家民居,可算得上举世称奇。世界上的人文学者,甚至称之为“无与伦比的、神话般的山村建筑”,这指的是闽西南的土楼。客家民居除土楼外,还有更具特色的围龙屋、方楼、角楼种种,在中国建筑史上,蔚为奇观,让人赞叹不已。

30047ph025
初溪土楼群
30047ph025

客家人的居住方式是一种以围堡式大屋(这包括了围龙屋、村围、土楼等所有客家民居在内)为中心的聚族民居,把生产、生活与族群成员融为一体,具有独特的民系特色并有相应的地域特色的居处方式。

 

从江西的土围子,到福建土楼,再到粤东围龙屋,以及沿东江出现的排屋楼、围堡,客家围楼呈现出如下演变的规律:

  1. 随境赋形,这恐怕是围龙屋因应地理气候与自然环境的第一重要转变;
  2. 从单一的功能,如防卫、聚族而居,向审美的提升,由简陋走向华美,由粗拙走向成熟,这便是第二个大的转变;
  3. 由封闭走向开放、闭合的围开放为“U”形布局,这一变化更是显著;
  4. 兼之风水林、花胎、半月塘的加入,使其建筑的生态理念与实践层面更精致与到位;
  5. 中西合璧式的新建筑,如联芳楼等的出现,使之对外来文化的引入、对先进技术的吸收,有了更引人注目的发展。

 

土楼

迁移到闽西的山区中,“土围子”的创新便显而易见,出现了圆楼、方楼,而后,又有了半月楼等新形式。从人文环境来说,大山中,已不再受到来自北部平原一波又一波的中原文明的冲击,有了相对独立发展的条件,客家民系本身也就是在这里凝结,形成与定型的,从而使其居住形态也一般能自主发展。聚族而居及防卫功能的强化,加上自然环境的催化,使恪守代代相传的风水术的客家人,有了在自然、人文生态上的又一次选择,这一来,土楼也便应运而生了。

30047ph028
福建土楼
30047ph028

围龙屋

到达粤东后,由于地域上的变化、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创新的程度、科学化的程度也显著了,这便是围龙屋的出现,屋后的风围(或称“风水林”)无疑是生态伦理之需要,屋前的半月墟、围中后位置上的花胎,也就不仅有生态、更有审美上的进化了。

创造围龙屋的主人,就是宋元时期第三次南迁至粤东地区客家的后代(围龙屋的产生年代当在明朝)。他们带着中原府第式和赣闽地区方、圆围着楼的成熟的建筑技术,进而创新出围龙屋的建造方法,它在平面结构上吸收了中原府第式房屋与坞壁堡垒,以及闽赣的方楼与圆楼的精华,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作出适应改造整合,至此逐渐形成了客家围自方而圆、自高而低的围龙屋形制。

30047ph026
围龙屋是客家民居发展中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30047ph026

围堡

绵延到被视为客属地“唯一的入海口”原宝安即今深圳的客家民居,如龙田世居、大万世居,也都万变不离其宗,一直到香港客家人聚居地其客家围屋“山下围”(又名曾大屋)也同样如此。尽管这些地方家族色彩多少已让现代意识冲淡了很多,但聚族而居的形式保存、防卫的功能变化,以及开放性、审美化,尤其是风水即生态意识,仍是一脉贯通下来。

30047ph027
围堡内
30047ph027
作者:
上载日期:
2018年10月10日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