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魏晉時期名醫輩出

兩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亂多於安定,在醫藥學領域,醫藥學家多以不官而矢志醫學研究為追求目標,因此名醫輩出,成就不凡,他們分別在各個領域作出傑出的貢獻,醫學理論有所進步。

0809ph014
皇甫謐畫像
0809ph014

皇甫謐(公元215—282年),甘肅靈台人,本為以史學著稱的學者,42歲時因患風濕兼苦耳聾而立志研習針灸醫學,在《黃帝內經》及諸多名家的基礎上,撰成中國第一部針灸專著——《針灸甲乙經》,為針灸學中的經絡、腧穴、診法、治療病症等規範奠定基礎,影響後世千餘年,至今仍是針灸醫師研習的主要參考書。

 

葛洪(公元284—364年),江蘇句容人,後輾轉至廣東羅浮山中追求丹鼎與醫療方術之研究。他在煉丹中得出「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的結論,頗富化學真知。在醫學方面,他積數十年之功,撰成《金匱藥方》100卷,惜因卷帙浩繁,未能傳世,著作的節本命名為《肘後備急方》,意為可以掛肘間的急救手冊,其內容務求簡、便、驗、廉(即簡單、方便、有效、廉宜)。所述諸種病證如瘧、痢、狂犬病、結核病、丹毒、恙蟲病等等,或為療效確切、或為醫學文獻首次記載、或開創免疫之先河。

0809ph015
葛洪像
0809ph015

王叔和(三世紀),高平人,曾任太醫令職,精研脈學,在前人基礎上將切脈診斷疾病與判斷預後的理論與技術,發展到一個新境界。他撰述的《脈經》一書,對千百年來的切脈診斷有着重大影響。他研習張仲景學術,將《傷寒雜病論》析為專門診治傳染病的《傷寒論》,與各科雜病的《金匱要略》,使之指導中國醫學發展千餘年,影響着國內外的中醫學說。

0809ph013
王叔和畫像
0809ph013

陶弘景(公元456—536年),江蘇鎮江人,一生隱居茅山,嗜學成性,「一事不知,深以為恥」,舉凡天、地、曆、數、醫術本草、博物,無所不通。多次婉辭齊、梁年間統治者出仕之邀,但梁武帝「每有吉凶征討大事,無不前往諮詢」,故時人尊之為「山中宰相」。在醫學方面,不但重編《肘後備急方》以廣其傳,更將《神農本草經》與當代《名醫別錄》,串編為《本草經集注》,使中國藥物由365種發展為730種,不但訂改修正前人諸多錯誤,而且在藥物分類與創「諸病通用藥」分類法方面,成就卓著。

0809ph016
陶弘景像
0809ph016
Last updated:
2018-09-0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