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202131phn018
中國歷史書櫃(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31phn018

現在史學上經常出現「二十四史」、「二十五史」,甚至「二十六史」的名稱,究竟它們之間有何異同?學習歷史的人如何輕易掌握當中要領?

 

「前四史」的組成

清代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總目》,以紀傳體為「正史」,並詔定《史記》至《明史》二十四種為正史,自此正史遂成為二十四史專有的名稱。用數字統括諸史,最初有「三史」的名目,魏晉南北朝時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但唐以後《東觀漢記》失傳,遂以《後漢書》補上,加上《三國志》便成「四史」(亦稱「前四史」)。

 

「十三史」的由來

唐代有《晉書》,記兩晉十六國歷史。記載南北朝和隋朝的史書,習慣上稱為「八書」,計有記述南朝宋、齊、梁、陳四朝史事的《宋書》、《南齊書》、《梁書》和《陳書》,記北朝北魏(包括東魏)的《魏書》、北齊的《北齊書》、北周的《周書》,以及主要記隋代歷史的《隋書》。「四史」加《晉書》,連同「八書」便成為「十三史」。

 

隋朝時已有多種關於南北朝的史書,但因南北分隔,各史書都只詳於本國,記事也往往失實。唐代李延壽撰《南史》,記述南朝宋、齊、梁、陳四個朝代總共170年的歷史;李延壽又撰《北史》,記述北朝北魏(包括東魏和西魏)、北齊、北周及隋朝的歷史,凡二百三十多年。有人認為南、北二史是「通史」的體例,其實仍是斷代為書,本紀、列傳各按朝代劃分,只不過合在一起而已。

 

五代後晉時,劉昫等撰《唐書》;北宋歐陽修、宋祁等亦修《唐書》。為了區別二者,因而分別稱為《舊唐書》、《新唐書》。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唐書》於嘉祐五年(1060年)成書,確有較優異的地方,例如「志」比較強,又有「表」,《舊唐書》因而流傳漸少。

 

「二十四史」的誕生

宋代薜居正奉敕撰《五代史》,歐陽修因不滿此書而撰有《五代史記》(又名《五代新史》),為區別二書,因而分稱《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前者多據實錄,後者兼採小說筆記,兩書原本並行,後來《舊五代史》逐漸湮沒。宋代以唐人「十三史」加上《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稱為「十七史」。明代以宋人「十七史」加上《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清代乾隆時,官修《明史》告成,列於「二十一史」之後,而成「二十二史」;加上《舊唐書》及《舊五代史》,合稱「二十四史」。

 

《舊唐書》雖然較為粗糙,但保存了大量原始史料,明代中葉以兩種宋代殘本互相補輯,於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刻,重新流傳。現行《舊五代史》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四庫館臣從《永樂大典》中輯出,再以《冊府元龜》、《太平御覽》等書補闕。

 

對《清史稿》的爭議

明初宋濂、王禕等撰《元史》共210卷,纂修時間不足一年,成書倉促,未能廣泛搜集資料,辭句又欠斟酌推敲。清末民初柯劭忞撰《新元史》257卷,於1920年刊行,次年北洋政府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列為「正史」,其後開明書店收入「二十五史」之中,《元史》名稱已沿用多年,因而沒有改動。柯劭忞從《永樂大典》中析出元代史料,又參考了一些西方資料和近代人的研究成果,編制較為得體,《新元史》有很多地方勝過宋濂、王禕等所撰的《元史》。

bulb

開明書店

開明書店由章錫琛於1926年在上海成立,至1953年與青年出版社合併成為中國青年出版社。開明書店在27年間邀請了多位著名作家如葉聖陶、豐子愷、顧均正、夏丏尊等出版了多種圖書,致力文化啟蒙、文學教育、藝術推廣、文藝創作,以態度嚴謹、內容新頴而廣受讀者歡迎,成為具影響力的出版社之一。

202131phn019
《清史稿‧文苑傳》,民國趙爾巽撰,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31phn019

近年有人把二十五史連同《清史稿》合稱為「二十六史」。《清史稿》是由趙爾巽主編,修撰者包括繆荃蓀、夏孫桐、柯劭忞、張爾田等,於1914至1927年間修撰,共536卷,以正史體例記載清代史事,取材於清代國史館所存的歷朝實錄、起居注、方略、國史列傳等,以及部分檔案,資料尚稱完備,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因北洋軍閥時期政局不穏、經費不足等問題,修史工作時斷時續。此書原是未定稿,倉促付印,組織欠完善,內容錯漏頗多,體例又不統一,觀點亦有問題。有學者認為《清史稿》只是「史稿」,不應列入「正史」,但無論如何,這是記載清代歷史的重要著作。

 

《清史稿》有「關外本」和「關內本」之分,這是在刻印過程中出現的不同版本。當時滿族學者金梁協助校刻此書,但他擅改原稿,並將印成的1100部書其中的400部運往東北發行,這就是所謂「關外本」,又稱「關外一次本」。「關外本」刪除了張勳傳,改附張彪傳,又設康有為傳,為「關內本」所無。後來東北又據「關外本」刪《時憲志》六卷,並增刪附傳數篇,成為529卷,加以重印,亦稱「關外本」或「關外二次本」。1926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清史稿》點校本,以關外二次本為底本,三個版本互異處均有附注,並錄出異文。

Author:
Last updated:
2023-03-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