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202118phn007_01
魏晉時期的出行圖,中國畫像磚,甘肅省博物館藏。(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18phn007_01

行旅自古就是危險之事。著名民俗學家和比較宗教學家江紹源先生認為,《山海經》是上古人的旅行指南,滿載種種於人有害或有益的動植物、奇形怪狀的方外之民,山嶽神人,並有祠祭神靈的正法。這些心態和知識在六朝志怪中也能找到相似表述。

 

東晉初年,南渡北人對南方風土民俗的認識頗受《山海經》與漢代記載影響。《搜神記》載南方江水裏有令人頭痛發熱致死的毒蟲,「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乃是「南方男女同川而浴,亂氣之所生」。這句的意思是這種毒蟲名「蜮」或「短狐」,可以噴沙傷人。這蟲的出現,都是因為南方男女喜歡在同一河流內沐浴,產生淫亂之氣所致。這個認知可能來自《山海經》——《山海經》的地理記載有「蜮山」條:「有蜮山者,有蜮民之國,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意思是蜮山是一個有蜮民的國度,國民姓桑,以黍及射殺蜮當食糧。東晉時郭璞為這條添加注釋:「蜮,短狐也;似鼈,含沙射人,中之則病死。此山出之,亦以名云。」意思是蜮即短狐,外觀似鼈,可以噴沙射人,被射中的人可致死,發現蜮的山,就名為「蜮山」。

 

《搜神記》又載臨川有「刀勞鬼」,「有聲如嘯,能射人,其所着者如蹄,有頃頭腫大」;永昌郡不韋縣(今雲南保山一帶)水中有「鬼彈」,「不見其形,其作有聲」,「唯十一月、十二月可渡」;鄱陽郡人養蠱,「若鬼,其妖形變化,雜類殊種」,「常行之於百姓,所中皆死」;「蜀中有物,與猴相類,名曰猳國,能作人行,專門伺道取婦女年少者為家室,產子皆如人形」;閩中多蛇,常以女童祭蛇;「南方有落頭民,其頭能飛」等等。這些論述與《山海經》對海外之民的想像很相似。如江紹源先生所論,交通不發達而旅行不易時,人們最容易想像異地之民在形狀和性情上都很可怪,這使遠行成為可怕和非常之事。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北人對南方水土氣候的不適應。

202118phn008_01
青蛇神,明萬曆元年(1573年)《新刻出像增補搜神記》,明金陵唐氏富春堂刊本。(圖片提供:緣紫舞/FOTOE)
202118phn008_01

古代社會早有「不言有鬼,但言有物」的心態,六朝志怪的鬼物與怪獸,在當時人眼中未必是虛構的,而是社會實有的危險處境。《搜神記》作者干寶在書中描述他在西晉末年的道中所見:「元康之末,太安之間,江淮之域,有敗自聚於道,多者至四五十量。人散去之,投林草中。明日視之,悉復如故。或云:『見狸銜而聚之。』」

bulb

「屩」即草鞋。

「敗屩自聚於道」,顯然是西晉末年民生凋零、野獸出沒的衰敗景象。當時文人多持鬼怪乃是人事感應而生的觀點,干寶路遇江淮敗屩,即將這項見聞視為天下大動兵革的預兆。

 

此時道中所遇野獸,與《山海經》裏流竄山海的精怪不同,牠們出沒人群聚居處,引起更大恐慌,連官所也難倖免。《異苑》卷三動物成怪故事裏,虎患最多。京府佐劉廣雅赴京都途中,路經竹里亭,宿於邏所,雖然嚴加防衞,且不計身份「士庶同睡」,半夜仍然被老虎攫走。另一則故事載某人少婦在邏所為虎所攫,仰仗蔣侯神所助,才尋回妻子。

bulb

邏所

邏所是關障津度處的關卡或治安巡邏游兵駐紮之地。

除了野獸精怪,出行人還常常遇到骷髏。永嘉之亂,北方百姓不能遠走他鄉的,往往糾合宗族鄉黨,依山頂平原及有溪澗水源之處建塢壁自保。《搜神後記》有條故事記錄了塢壁民眾在敵人來時據險自衞、難逃劫難的情形:「永嘉五年,張榮為高平戍邏主。時遭曹嶷賊寇亂,人民皆塢壘自保固。見山中火起,飛埃絕爓十餘丈,樹巔火焱,響動山谷。又聞人馬鎧甲聲,謂嶷賊上,人皆惶恐,並戒嚴出,將欲擊之。引騎到山下,無有人,但見碎火來灑,人袍鎧、馬毛鬣皆燒,於是軍人走遠。明日往視,山中無燃火處,唯有骷髏百頭,布散山中。」意思是在西晉永嘉五年的時候,張榮任高平郡守衞巡邏的主將。當時正值曹嶷賊冦作亂,百姓都建塢壁來自保安全。有一天,只見山中大火,煙霧沖天高達十多丈,樹頂被火焰吞噬,山谷響聲震動。又聽見有人馬喧囂和鎧甲碰撞的聲音,以為曹嶷賊寇來犯,人心惶恐,張榮整頓兵甲,準備出兵攻打賊寇。兵馬趕到山下,卻不見有人,只有火焰亂竄,士兵的戰袍和鎧甲,以及戰馬的毛鬣都燃燒起來,於是退回城內。第二日再去查看,山中並沒有火燒的痕跡,只見有百多具骷髏頭骨散布山中。這些骷髏顯然是無力自保的老百姓。

bulb

塢壁

防禦用的土牆,土堡。又稱塢堡。起源很早,但自西晉永嘉之亂後才大量建造。著名的武陵桃花源,就是一例。

除了大大小小不間斷的戰亂寇賊,疾疫饑荒也是人類大量死去的原因。民間傳說美味鱣魚是疫死兵士的頭髮變成:「晉義熙五年,盧循自廣州下,泊船江西,眾多疫死。事平之後,人往蔡州,見死人髮變而為鱣。」(見《異苑》)僵屍也可入藥:「京房屍至義熙中猶完具,殭屍人肉堪為藥,軍士分割之。」(見《異苑》)這些異聞顯示民間與死亡比鄰而居的日常生活。

 

許多骷髏索命的故事就這樣被編出來。《幽明錄》說桓溫的參軍姓何,清晨在田野走,尿於死人骷髏上,回去就夢見一婦人來罵他,當晚再外出夜尿時,就有暴虎來斷其陰莖,不幸暴斃。另一位名叫無患的僕人運米途中遭劫被殺,一名孝子母親病重,需要骷髏屑為藥,孝子重賞之下,鄰婦楊氏斷無患屍頭領賞。頭煮三日不焦,眼角張轉。孝子母親服藥後七日卒,而楊氏夢見無患來罵她,不多久也死了。《述異記》故事說南朝宋明帝泰始年間名叫張乙的人,燒一骷髏骨末來治鞭瘡,幫他找骷髏的小兒受到鬼的報復,頭皮燒到焦爛,張乙「大怖,送所餘骨埋反故處,酒肉醊之,無復災異也。」我們從這些故事裏讀出了一個人命如草芥的時代,活人甚至想到用骷髏做藥方。

 

「骷髏」這個意象就是六朝人危險處境和恐懼心理的象徵符號:一個走在道上的行人,隨時可能遇到無名骷髏,或者下一秒,自己就成為暴斃荒野、被人挫骨毀屍的骷髏。

202118phn009_01
西藏那曲市比如縣,達姆寺天葬台骷髏牆,是西藏唯一保存頭骨的天葬台。(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2118phn009_01

參考書目

  1. 李劍國輯校,《新輯搜神記  新輯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2007。
  2. 魯迅輯,《古小說鉤沉》,《魯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3. 劉敬叔撰,范寧點校,《異苑》,北京:中華書局,1996。
  4. 江紹源,《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1966。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7-2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