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君君父父—「家天下」的由來

202121phn017_01
泗水撈鼎畫像拓片。鼎在中國古代是最高權力的象徵,也是國家的象徵。(圖片提供:張慶民/FOTOE)
202121phn017_01

有家先有國?有國先有家?這個議題在不同時代總引起爭論。「國家」概念早在春秋時代已有。當時的「國」和「家」是兩個概念,即東漢經學家趙岐所說的:「國謂諸侯之國,家謂卿大夫家也。」中國古代沒有今天民族國家的觀念,各王朝所持的是天下觀。天下觀起源於先秦時代,就是《詩‧小雅‧北山》所載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當時對天下的定義就是王者的土地,而「家天下」的觀念,是在儒家思想道德觀念下所產生。

 

自夏商以來,中國古代社會組織的演變,受到宗法制度影響。宗法制源於原始父權社會的組織架構,是宗族內部的法規。它根據血緣關係來界定社會階級,從而決定權力和財產分配。西周時期,宗法制度被應用到政治層面上。以西周姬姓的宗族來說,周王室為姬姓宗族的大宗,周天子集君主和宗主的角色於一身。對其他姬姓諸侯、諸侯國所分封的卿大夫,以及所有民眾,周天子都擁有宗法觀念上的宗主地位,以及政治觀念上的君主地位。因此,宗法制度成了政治制度,宗法觀念亦成了政治觀念。儒家學說進一步闡揚和發揮西周的宗法觀念,並在秦漢之後成為主流文化,令宗法觀念成為古代政治的固有特色。

 

在宗法政治觀念下,宗主有特權及個人絕對的獨有權威,所有人都要臣服於他,並掌握了所有財產的支配權力。君主的意旨就是律令,不可違抗。這樣,國家、天下就等同於君主的家族,是君主的私有財產。君主亦以家為國,以國為家。如《明史‧海瑞傳》:「夫天下者,陛下之家。」

 

家天下的觀念,令君主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亦產生不少弊端。君主集所有權力於一身,他的個人喜好及施政表現,決定了國家的興衰。在中國歷史上,雖有賢君,但昏君、暴君也有不少,如昏庸的夏桀、秦二世;暴虐的商紂王、隋煬帝等,即使國家本來強盛,也因出現昏庸之君而走上滅亡之路。再者君主視國家為私有財產,忽略了國家的整體利益,只求保障王權統治而不惜犧牲臣子的政治品德。例如宋代名將岳飛,奮勇抗擊金人,盡忠報國。可是,他的愛國行為令宋高宗感到威脅,認為岳飛功高蓋主,阻礙自己的偏安心態。最終岳飛以「莫須有」的罪名死於獄中。又如宋太祖以「陳橋兵變」取得政權後,第一件事就是削弱所有武將的軍權,以防兵變再起,威脅到自己的君主地位。另外,漢高祖劉邦,曾率軍鎮壓九江王黥布的叛亂。途中,劉邦多次派遣使者查問相國蕭何在朝中的動靜。蕭何本來打算如實報告:自己用心治理人民,並盡力做好後勤工作。當時有人從旁勸阻,指出君主派人查探相國,是因相國位高權重,深得民心,有可能顛覆君主的政權。蕭何聽後,深以為然,決定以低價收購大量民間田宅,以觸怒人民,自毀聲譽。最後,高祖得知,反而大加讚許。

202121phn018_01
國畫《劉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品。(圖片提供:海峰/FOTOE)
202121phn018_01

歷史告訴大家,一國之君擁有絕對權力,必然引起皇室內外覬覦,形成權力爭鬥,令政局動盪。例如西晉延續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亂」,就是皇室、外戚、宗王和門閥的政治角力,最終造成「五胡亂華」的局面。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4-20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