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夢回周公—中國政治思想的根本

202121phn002_01
位於寶雞市岐山縣西北的周公廟是紀念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中國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周公姬旦的祠廟,圖為廟內的壁畫。(圖片提供:李軍朝/FOTOE)
202121phn002_01

「政」是眾人的事,「治」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就是「政治」。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較有系統地提出政治觀點的思想家是周公姬旦,他的政治觀點啟發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政治學說,開創了中國傳統政治和法律的初貌。

 

周公的政治主張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朝周文王姬發的第四子。在夏商時代,君主的統治方式是以天道鬼神的觀念來管治人民,崇尚武力,鎮壓百姓。周公有感夏商的這些政治缺失,故在西周初期,提出君主應要「敬德保民,明德慎罰」。

 

「敬德」是強調自身的品德修養,即態度莊嚴恭敬,內心滿懷敬畏,遵守天命的規範,謹慎治理國家,不荒廢自安,管束自身,黽勉從事。周公提倡的「保民」是建基於「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的觀點,天命的取捨,從民情中才能彰顯出來,而「保民」的方法,是勤政、惠民、裕民。君主要愛護人民,要顧及人民所需,施以恩惠,愛惜人民和社會資源,寬厚待民,把施政方針從刑罰轉為德治。

 

「明德」是指顯明其德,即施政卓越,明察施行。「慎罰」是指要慎用刑罸,刑罰要運用適中,不偏不倚。在審訊過程中,要詳細審察供詞和案情,慎重思考才作判斷;在斷案時更應謹慎;量刑時要注意罪行的具體情況,因時制宜。若是故意犯罪或是慣犯,罪雖小也應重罰;若是無心之失或初犯,罪雖大也可從輕發落。周公更提出要保障司法的獨立和公正,獄訟的事務應由專職的官員掌管,君主不應妄加干預。此外,周公認為刑罰的目的不是純粹為了懲罰犯人,而是在於勸民為善,防止罪行。君主應把人民的罪行看作自身的疾病,要細心加以治理和調養。君主持有這種態度,才能起到勸善止惡的作用。

202121phn003_01
周公雕塑(圖片提供:李軍朝/FOTOE)
202121phn003_01

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生活的年代距離周公約有四百多年。孔子長期生活在周公的封地魯國,接觸大量反映周公思想的文物典籍,並十分認同周公的政治理念,從而發展出儒家的「德治」主張。儒家思想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當時社會動盪,原有的封建制度漸漸瓦解,社會秩序漸失。孔子跟隨周公的治國理念。《大學》記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自天子以至庶人,皆以修身正心為本。孔子認為,舉國上下若能以修身為目標,政治問題便可解決,如《論語‧為政》所載:「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意思是以政令來管理,以刑法來約束,百姓雖不敢犯罪,但不會以犯罪為恥;若以道德來引導,以禮法來約束,百姓不僅會遵守法紀,更會以此為榮。孔子主張輕徭薄賦,寬厚待民,運用刑罰方面要求做到輕重適宜,強調道德教化的作用,這些政治觀點都是直接繼承周公,後來孟子鼓吹「仁政」,荀子提倡「禮治」,都是一脈相承的。

202121phn004_01
徐悲鴻《孔子講學》(圖片提供:樊甲山/FOTOE)
202121phn004_01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4-19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