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誰要為唐代由盛轉衰負上最大責任?

202122phn007_01
《明皇調馬圖》。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又稱唐明皇。(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22phn007_01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安祿山乘唐朝政治日腐,防備鬆懈之機,聯合契丹及突厥等民族所組成的15萬大軍,號稱20萬之師,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以清君側」為借口,在范陽(今北京)起兵叛唐,「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動亂為時達七年多,唐玄宗倉皇奔蜀,楊國忠被禁軍所殺,楊貴妃被縊死。安史之亂平定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朋黨相爭,唐朝走向毀滅之路。追根溯源,實因玄宗前期選賢任能,虛心納諫,勵精圖治,可惜後期則親近奸邪,窮奢極侈,玩物喪志,終至樂極生悲,親手葬送了自己開創的開元盛世。

 

寵信李林甫

玄宗統治由治向亂的轉捩點,可說是在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他罷黜了「遇事無細大皆力爭」的宰相張九齡,寵信以善於阿諛奉迎的李林甫。李林甫為人陰險狡詐,善於揣摩人心。他結交玄宗的心腹宦官高力士,又攀附得寵的武惠妃,在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謀得宰相高位,與張九齡同列為相。李林甫為獨攬朝政,買通宦官窺探玄宗的動靜,讓他能忖測上意,故每次奏事,總能令玄宗滿意。他還百般排擠張九齡。

 

開元二十四年,玄宗想起用立有軍功的牛仙客為尚書,張九齡認為不妥。他認為宰相和尚書應由士大夫擔任,而不該用邊疆小吏,更不該用武夫。他說:「若用牛仙客任尚書,朝廷會蒙羞。」玄宗很不高興,默不作聲。李林甫對玄宗說:「仙客是宰相之才,何止配當尚書!九齡書生,不識大體。」後來張九齡仍堅持己見,玄宗勃然變色說:「難道甚麼事都由你說了算嗎?」

202122phn008_01
張九齡雕像,廣東韶關馬壩人遺址公園。(圖片提供:陳粵湖/FOTOE)
202122phn008_01

「馬料論」的由來

是年秋天,玄宗巡幸洛陽後想趕回長安。張九齡認為時下正值秋收之季,此時動身會騷擾州縣,影響農事,他勸玄宗等到入冬。李林甫得悉玄宗想盡快返回長安,就對玄宗說:長安和洛陽,不過是陛下的西宮和東宮,想住就住,何必挑日子?玄宗大悅,認為李林甫善解人意。於是,張九齡被罷中書令職,李林甫取而代之。此後,李林甫專權長達19年。他為了閉塞天子耳目,便訓誡諫官說:「現在明主在上,大家順着來就是了,用不着亂嚼舌頭。諸君都見過儀仗隊裏的馬吧,吃着三品料(精美的飼料,其值與三品官俸相等),可一旦嘶叫,就會被趕走,後悔也來不及了!」自此,朝廷臣僚皆明哲保身,玄宗再也聽不到忠言直諫。「馬料論」還被許多人當作官場箴言。

 

重用蕃將守邊

更有甚者,李林甫為了鞏固權位,堵塞邊將入相之路,他慫恿玄宗任命蕃將為邊將。他對玄宗說:「以陛下雄才,國家富強,而蕃人還沒有消滅,是因為用文臣為將帥,怯懦不勝任作戰。陛下若真要消滅四夷,揚威海內,就要用武官,但武官不如胡將。胡將天生氣力雄大,少年時養在馬上,精於騎射,長大後練習戰陣,這是他們的天性。陛下若籠絡他們,任命他們為將,使他們為朝廷盡力死戰,那麼夷狄就不難解決了。」李林甫的理由表面上冠冕堂皇,其實此舉純粹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因胡將不識漢字,無法擢升為宰相。玄宗採納了李林甫的建議,以安思順代李林甫遙領安北副大都護、朔方節度使等職務,提拔安祿山、高仙芝、哥舒翰等為大將。安祿山統領三道精兵,14年不調遷,為安史之亂埋下禍根。

 

李林甫死後,玄宗任楊國忠為宰相。國忠是市井無賴,不學無術,愛好賭博,酗酒好鬥,在鄉間名聲甚差,為宗族所鄙視。由於他是楊貴妃的堂兄,又擅長逢迎,精於權術,憑藉裙帶關係拜相。他知道玄宗講究享受,需要大量錢財,就大肆搜括民財供玄宗揮霍。他任宰相後,一身兼任四十餘職,封魏國公,冊拜司空。此人辦事,全憑一己好惡,又廣收賄賂,積布帛多至三千萬匹。他曾對人說:「我本出身寒微,全憑群帶關係才飛黃騰達,將來的歸宿並未可知,但終無好名聲,不如縱情享樂。」國忠知道自己名聲不好,不會名垂青史,索性及時行樂,歛財弄權。玄宗讓這樣才智平庸,品質敗壞的人執掌國政,自己卻躲進深宮,縱情聲色,國家豈能不亂?

 

楊國忠謀得相位之初,曾勾結安祿山,共同誣陷李林甫生前謀反。後來,楊國忠不滿受安祿山輕視,懷恨在心,又忌憚他手握重兵,會覬覦相位。於是,楊國忠屢次游說玄宗,說安祿山有謀反之心。安祿山認為,楊國忠是玄宗近臣,近水樓台,不斷向皇帝進讒,自己可能會有殺身之禍,一怒之下便發兵造反。

202122phn009_01
《安祿山與楊國忠》,出自清刊本《隋唐演義》。(圖片提供:文化傳播/FOTOE)
202122phn009_01

窮奢極侈寵貴妃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楊玉環正式被冊封為貴妃。楊貴妃「善歌舞,曉音律,成為玄宗知音。為了取悅貴妃,玄宗實在費盡心機。貴妃治裝,宮內專為其織造錦繡的工匠就多達700人。貴妃生於蜀地,愛吃荔枝。荔枝多產於巴蜀和嶺南,味道鮮美之極,但荔枝採摘以後,保鮮甚難,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日色味俱失。玄宗為取悅貴妃,在每年夏天,特意派人赴四川運輸荔枝,先把即將成熟的荔枝連根一起裝船運輸,待計算成熟日期後,再派專人由特設的貢道飛馬進貢至長安。如此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只是為了將荔枝保鮮運到長安。一路上馬不停蹄,越山涉水,沿途踐踏農田,傷害無數農產品,人馬皆亡更是家常便飯。玄宗如此窮奢極侈,導致政風敗壞,上行下效。李林甫、楊國忠帶頭搜刮民脂民膏,以致民怨日深。

202122phn010_01
唐玄宗和楊貴妃國畫,故宮博物院藏品。(圖片提供:張慶民/FOTOE)
202122phn010_01

誰要為唐代由盛轉衰負上最大責任?玄宗責無旁貸!他晚年昏庸,信任包藏禍心的安祿山,讓他統領三鎮重兵。安祿山在長安生活了一段時間,洞悉唐朝政治腐敗,軍備廢弛,又垂涎唐朝的繁榮富庶,於是萌生反叛之心。本來安祿山感激玄宗對自己恩寵親厚,打算在玄宗死後才造反,但楊國忠一再相逼,安祿山遂馬上舉兵造反。可以說,玄宗晚年疏遠忠良,信任奸邪,沉緬酒色,從明君變成昏君,最終安史之亂爆發,將開元盛世的光環打得粉碎,唐朝從此永無寧日。

Author:
Last updated:
2022-04-1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