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mainsite_5000_0301_12_header_v1
mainsite_5000_0301_12_header_v1

「儒」在古代指以教書、相禮等為職業的人。在西周以前,「儒」是官府的官員,身崇高,他們掌管教化,通習禮樂道藝。西周末年,周王室衰落,社會秩序崩潰,「儒」漸漸喪失原有的地位,流落民間。由於他們都是掌握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家,所以還可以憑自己的一技之長,以教書、相禮謀生,成為社會上最早一批從事自由職業的文化人。他們有專門的服飾,具備多元化的技能和專業,例如看風水、辦理喪事等。

 

儒家是先秦時期由孔子創立的一個學術派別,儒學是儒家學派所持的理論觀點和思想體系。孔子本人是流落民間的「儒」,他以自己的禮制、六藝知識,傳授弟子,創立了以仁、義、禮、智為基本範疇的思想體系,教人做有道德修養的君子。他的學說在春秋時代,發展成一個強大的學派,被稱為「儒家學派」。

0301ph016
《大學》
0301ph016

孔、孟、荀的分別

在秦代以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和荀子。春秋戰國時代,中國的政治、社會秩序混亂,戰爭和篡弒不絕。為了恢復社會秩序,中國產生了各種不同的學說。其中儒家學說的三位重要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都想通過提倡某些政治理想,令舉國上下產生守禮愛人的思想,希望國民透過自我省察,達到愛人的目標,從而使社會和諧穩定。

 

孔子主張透過「仁」、「守禮」等倫理道德來恢復社會秩序;孟子主張回復人本來的善性,並加以發揚光大,便可以成就各種德行;荀子則認為人的本性有為惡的傾向,而且又有各種慾念,若不透過教育改善,很容易會引起紛爭。他又主張統治者要重視禮法,以禮使人安守本份,維持社會秩序,當中已具有法治的成分。

0301ph015
《中庸》
0301ph015

儒家經典:《大學》和《中庸》

《大學》和《中庸》是儒家學說的重要經典,《中庸》所述的是仁義本體理論,《大學》所記是修養方法,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大學》原為《禮記》中的一篇,北宋時,司馬光寫了《大學廣義》,於是《大學》開始被抽出來獨立成書。南宋時,《大學》與《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從此,《大學》正式成為經書之一。《大學》成書於戰國末年至西漢之間,全書分「經」(一章)、「傳」(十章)兩部分。「經」是全書的基本觀點,有「三綱領」和「八條目」,主要講述了學習的目的、內容、步驟和功效。

 

《中庸》也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學者將它從《禮記》中抽出來獨立成書。後與《論語》、《孟子》、《大學》,並稱為《四書》,流傳至今。全書分為三十三章,主要內容是闡發中和、至誠的精神,講述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標準。

0301ph017
《禮記》
0301ph017
Last updated:
2021-11-04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