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齊雲山有哪些傳說?

30029ph034
齊雲山玄武大帝
30029ph034

百鳥銜泥塑玄帝

傳說齊雲山玄武太素真人,出山察訪陰間善惡;想找個好山頭登基坐殿,享受一下人間煙火。他雲遊四海,遍訪名山,駕雲到齊雲山。俯瞰全山:群峰峻秀,怪岩紛呈,山泉飛灑,雲煙繚繞,好一座人間仙境!玄武喜出望外,降臨於齊雲山巔。他遊洞天福地,越桃花澗,來到真仙洞府,見天門掩蔽,無路可通,玄武遊山急切,運足神力,一腳蹬開天門。但見另一番景色:巨岩如圍,岩洞藏幽,山泉飛灑,點點滴滴,發出擊玉般的聲響,串串山泉構成珍珠簾屏。過了三天門,不知不覺地來到月華街,山勢更加優美,他心想:我玄武在武當山苦修兩千餘年,而今道已成,何必再孤守武當?不妨就此建座行宮,佔它香火,日在武當修行,夜回齊雲顯靈,來去自如,有何不可。我這無形的靈神,若在此山定鼎還須有個偶像寄託,才好招徠八方香火。玄武正在冥想,忽見一朵祥雲飄臨而來,化作白鶴仙子,供揖參拜:「仙長駕臨此山,乃草木有幸,妙樂天尊揣知仙長心事,使我前來勸君。」玄武謝恩又將方才所思告之白鶴仙子。白鶴仙子應命告別玄武,立即傳召全山百鳥,即日興工。自此,百鳥雲集,羽翼蔽日,眾志成城。不幾日,塑起一尊玄帝偶像,威嚴奪目。光陰迅速,不知過了多少年代,到了南宋寶慶年間,有個雲遊道士自黟北來齊雲山,夢見一道長披髮跣足,對他說「吾居齊雲岩,已候駕多時。」夢醒尋至齊雲岩,見一泥像與夢中無異,又驚又喜,引在山居士募捐裝飾金身,創立「佑聖真武祠」,燒起香火,日夜供奉。凡四鄉士遇有蝗災、旱澇祈福求嗣者,絡繹不絕,有求必應,神威江南。道士也紛紛駐守山上,在岩洞內、道房供上玄武帝像,香火日趨興盛,成為一處久負盛名的道教聖地。

 

海瑞與麻布鼓的故事

相傳明嘉靖年間,剛直不阿的海瑞,曾遊歷齊雲勝境。一日,風和日麗,春意盎然,海瑞在眾隨從侍衞的簇擁下,健步登山,行至一天門石階前,忽然狂風驟起,飛砂走石,刹時間天昏地暗,一行人等,無法前行。海瑞心中疑惑不解,睜眼四望,只見一天門側的雷霆糾罰司內,那位專門掌管法律的菩薩老爺,手執鋼鞭,瞪着銅鈴般的雙眼,直盯着隨從們的腳下不放。海端心中業已明白,原來他的隨從侍衞們腳上穿的靴子,都是牛皮所製,此乃道家聖地,應以慈善為本,豈容殺戮生靈者來此玷污?於是當即吩咐他們脫去皮靴,赤腳登山。果然,頓時天開日朗,山間春光蕩漾。他們來到大殿前,燒香拜神,遊山觀景,好不悠哉!進了正殿,海瑞發現鼓架上有一面直徑八尺有餘的牛皮大鼓,不覺低聲嘆道:「我等穿牛皮靴不讓上山,此處卻安置了偌大的牛皮鼓;禮法之前,理應人神平等,可見山上這位司法老爺,也並非廉明公正之師也!」誰知海瑞話音未落,就聽「嘣」地一聲巨響,鼓面裂成無數碎片。從此以後,齊雲山正殿的大鼓是用麻布蒙製的。

30029ph035
香火旺盛的齊雲山太素宮
30029ph035

望仙亭的由來

「望仙亭」乃齊雲山「漸入仙關」的門闕,原名「冷水亭」,提起它易名之由,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一千多年以前,一天,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雲遊來到齊雲山洞天福地靜樂宮。靜樂宮的靈乙老道見來者滿臉絡腮鬍子,一隻瘸腿膿血淋漓,背上背着一隻大葫蘆,肋下夾着一根長鐵拐,污頭垢面,髮冠生虱,遍體瘡痍,頓生惻隱之心,當即收留了他。靈乙道人門下有位道徒,名叫布根祖,此人尖嘴猴腮,心術不正,他見道院內來了個渾身齷齪的乞丐,臉露嫌棄之色,鐵拐李看在眼裏,佯作不知。一天上午,師父在道房內閉目打坐時,道徒裝作掃地之勢,意欲驅趕鐵拐李出門,李毫不介意,幹脆坐下,解衣寬頻,捉虱搔癢。正待道徒轉身欲走,只見從鐵拐李的褲腰間落下一塊碎銀子,待鐵拐李離開,連忙拾起銀塊,藏入道袍袖裏。光陰荏苒,不知不覺便過了九九八十一天,鐵拐李「康復」之後,便要告辭。盥洗時,他又將一顆夜明珠「忘」在案上。布根祖倒洗臉水時見到此寶,愛不釋手,他又瞞着師父,順手將夜明珠扣在臉盆底下。當師徒倆送客來到冷水亭時,鐵拐李說道:「實不相瞞,我乃八仙中之鐵拐李是也,意欲超渡二位,請您師徒閉上雙目,抓住我的鐵拐,隨着我成仙去吧!」道徒猛然想起臉盆底下的那顆寶珠,謊稱道:「李仙,師父,待我去把邋遢仙寶座前的長明燈加點油就來!」道徒趕回靜樂宮,翻開臉盆一看,哪有甚麼夜明珠,分明是顆石子;忙從袖裏掏出銀塊一瞧,原來是團泥巴。待道徒汗涔涔地趕回冷水亭時,但見鐵拐李和靈乙道人已騰雲駕霧而去。道徒望着冉冉飛升的祥雲,悲切地喊叫:「師父,李仙,等等我呀!」只聽鐵拐李在雲端裏拋下一句話來:「布根祖,你六根不淨,見利忘義,意求成仙,還需修行九九八十一年!」道徒站在冷水亭旁,望着雲端裏縹緲的師父,遲遲不肯離去,其時,他悔之晚唉!從此,布根祖天天立在望仙台上望雲興嘆。日曬月照,風剝雨蝕,道徒的身軀變成一塊立石,冷水亭也改稱「望仙亭」了。

30029ph036
望仙亭
30029ph036

唐伯虎仗義撰碑銘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書畫家和詩人,並自詡為「江南第一才子」。這裏說的是他慕名壯遊齊雲山,仗義撰碑銘的一則故事。話說明朝弘治十一年(1478年),唐伯虎離開南京時,他聽恩師程敏政談起家鄉齊雲勝景,便萌發到齊雲山的念頭。他到齊雲山,抬頭仰望,奇峰危立,雲煙繚繞,在這人間仙境,甚麼煩惱憂愁,頓覺消失。遊罷月華街,再上最高峰。唐伯虎遊罷新落成的玉虛宮,步出殿門,見道長汪泰元倚欄站在雷壇上,面有難色。他登上雷壇,雙手作揖,深深一鞠,問道:「道長,小生冒昧,請問這宮殿落成,理應欣喜,為何憂愁?」汪道長嘆道:「唉!公子有所不知,這玉虛宮雖已竣工,貧道欲在宮前豎一碑銘,這事找到山下齊雲公館的管家賈秀才,此人寫得一手好字,文章又做得不錯,就是愛貪小利,原答應幫忙撰寫碑文,如今卻變卦了,非要二百兩銀子潤筆不可,因要價太高,故派高徒方瓊真下山同賈秀才商量,我此刻正急盼他歸來。」兩人正說話間,見一小道士氣喘吁吁地趕上山來:「師父,賈秀才不肯通融,他讓您另請高明。」唐伯虎便豪爽地脫口而出:「道長請珍重,有道是『死了張屠戶,不吃渾毛豬』,我唐寅不才,如蒙不棄,願斗膽代為撰寫碑文!」「甚麼,你就是唐伯虎?」「在下便是。」道長大驚,雙手抱拳,欣喜萬分地說:「解元公駕到,貧道有所不知,恕罪!恕罪!如蒙高手賜文,此乃本山之幸也,快請宮內用茶!」當晚,唐伯虎下榻長生樓,在明晃晃的青油燈下,輕鋪素箋,飽蘸濃墨,一篇《紫霄宮玄帝碑銘》駢體文,一揮而成。這篇喻意深刻、句句生輝的碑文,後經道長汪泰元約請,由新安名家汪肇篆額、戴煉書丹,休寧、歙縣兩地高匠鐫刻,費時二年竣工。碑高7.6米,寬1.4米,用整塊紅色砂石鐫成,下雕贔屭(傳說中的一種像龜的動物)承托,巍峨屹立於玉虛宮前。唐伯虎在山七日,深得汪道長的教誨,晚年也信起道來。

30029ph037
唐寅碑
30029ph037

方臘巧計退官兵

北宋末年,朝廷失德於民,橫徵暴斂,天下百姓怨聲載道。歙縣七賢村有個桶匠叫方臘,揭竿而起,躍馬橫刀,率領數萬饑民,攻城克縣,殺富濟貧,除暴安良。官府聞風喪膽,義軍所向披靡。朝廷急忙調集十幾萬軍隊前來圍剿,方臘寡不敵眾,帶着部分義軍退駐到休寧縣境內月台山上。這月台山是白嶽的一脈,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官兵把義軍逼上了月台山,本想一鼓作氣攻下此山,活捉方臘去向朝廷請功邀賞,沒想到義軍投石如雨,連鳥雀也休想飛上山去,反倒損失了數萬兵馬。領兵的徽州府尹萬般無奈,於是他傳令採石築牆,把山鐵桶似地圍了起來。月台山原是方臘義軍的大本營,糧草充盈,不料有個義軍小頭目決了天池的水,燒了庫裏的糧,意欲下山投敵。方臘巡山時,當場將他拿獲,斬首示眾。可是,山上此時已無糧無水,難以堅守。方臘吩咐夥伴們將僅剩下的一點糯米做成飯,餵飽了他帳前的一條獵犬,然後驅趕牠下山;又吩咐將天池內因無水而捉到的兩條大紅鯉魚,也向山下官軍營盤內扔去。這天清晨,徽州府尹出營射獵,見山下跑下來一隻黃犬,剖開肚皮,府尹大吃一驚:「草寇的狗吃的都是白花花的米飯?」話未說完,侍從又呈上兩條活蹦亂跳的大紅鯉魚,說是從山上扔下來的。府尹一聽,仰天長嘆:山上缺水,焉能養得如此大鮮魚?唉,草寇糧多水足,實難攻克,不如罷兵回朝,免得空費錢糧!方臘用計退了官軍,隨即率眾下山,又去開闢新的戰場。為了紀念這位農民義軍英雄,當地人改月台山為方臘山,後叫方臘寨。

30029ph038
方臘寨
30029ph038

一腳踹出一天門

一天門酷似一象嘴象鼻,天然巧構,形神兼備,故又名「象鼻岩」。與北面青獅峰遙遙相對,俗稱獅象把門。天門內現存有古代碑文、崖刻18塊。相傳真武大帝和地藏王爭奪齊雲聖境,真武捷足先登,但被形似大象的石山隔斷去路,無法前行。他急中生智,口中念念有詞,飛起一腳,只聽得轟隆一聲巨響,天門洞開。但他用力過猛,一隻三尺多長的皂靴被卡在天門之上。如今,這隻大皂靴已化作磐石,嵌在當頂。每逢山風吹來,似在晃動,遊人嘆為觀止。

30029ph039
齊雲山天門
30029ph039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12-2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