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歷代帝王喜愛甚麼玩具?

1502phn005_01
廣東潮州的木偶戲(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1502phn005_01

在中國幾千年歷史中,民間文化與官方文化一直不斷交流和相互影響。對民間百姓喜愛的工藝和玩具,皇帝也十分喜愛。不少民間工藝品是由宮廷傳入民間的,如燈綵就是其中一例,還有鍾馗神像、刺繡中的鳳冠霞帔、立春日民間互贈小春牛等習俗也是由宮廷推而化下的。

 

有關宮廷與木偶的記載,從周代穆天子到清末的慈禧太后,一直未曾間斷。漢代以前的木偶並未見有傳世實物,有關記載只在《列子‧湯問篇》中提到了周穆王(約公元前十一世紀)時,一個叫偃師的人製作過會動會唱的「倡人」木偶。但漢代木偶用於軍事的事跡,則見於唐代段式成寫的《樂府雜錄》中。其故事說劉邦被冒頓圍困於平城,陳平(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為解圍,向高祖獻策:做出木偶人,如妓女一樣在城埤之間來回跳舞,以引起善於嫉妒的冒頓夫人的妒意。冒頓夫人見狀,果然擔心冒頓攻下平城後納妾,自身失寵,於是干預冒頓的攻城計劃,終於令冒頓撤兵,幫助高祖解了圍。漢代以來的木偶戲在魏明帝(公元226─239年)時期,已經發展到能夠表演各種雜技。到了唐代,不但有提線木偶,還有一種祭器作台閣形式的,高八九十尺,技巧奇絕。唐玄宗題詩讚嘆木偶:「刻木牽線作老翁,雞皮鶴髮與真同。」清代時慈禧太后常請木偶戲班進宮演出等。

 

蹴鞠也是最古老的宮廷遊藝活動,漢高祖、曹操、唐太宗和唐玄宗都喜愛這項活動。蹴鞠是漢代非常普及的一種體育活動,被列為軍事訓練的一項內容。漢王室所藏的軍事書籍中,就有一部《蹴鞠新書》。當時,蹴鞠的作用是「所以練武士,知有才也,皆為嬉戲而講練之。」西漢名將霍去病就曾「穿域蹋鞠」以鼓勵士氣。東晉葛洪《西京雜記》記載了一件很有趣的故事,說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前195年)登基以後,把他父親從家鄉接到宮中,老人雖然居華屋、吃美食,卻終日悶悶不樂,劉邦很着急,派人暗中打探情由,原來他的父親「平生所好……鬥雞、蹴鞠,以此為歡」,而宮中卻沒有這些遊戲,故此老父很不高興。而漢高祖劉邦亦是個蹴鞠迷。據傳說,他在宮苑裏建造了一個很大的「鞠城」,作為御林軍蹴鞠比賽和檢閱軍隊的場所。

 

其他遊戲如鞦韆、射箭、弈棋、葉子戲等亦是宮中常見活動。事實上,有關民間藝術與皇室文化產生關連的事例有很多,如皮影及各式小玩具如刻葫蘆、自走鐘、仿窯名貴小禮器等。

1502ph035
《明憲宗元宵行樂圖卷》局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品
1502ph035

清代是民間玩具發展的集大成時期,品類繁多。清代皇帝中由乾隆到宣統都特別喜愛玩具,而宮廷玩具在材料方面非常考究和名貴。乾隆時期留下的玩具有很多仿古陶瓷類的作品如小瓶、小鼎等縮小的禮器。清代宮廷玩具所用材料包括琺瑯、雕漆、金銀、象牙、珠寶等,價值昂貴,譬如原本是民間玩具的刻花蟈蟈葫蘆,供給宮廷玩賞的一種則極為講究刻工,蓋子是用牛角或象牙剔雕出的「百鳥朝鳳」或「十八學士」等能夠活動的多層飛禽和人物。江蘇宜興製作的泥核桃、花生、瓜子等玩具,亦屬於貢品,精美絕倫。

 

自清代以來,外來玩具有作為禮品送奉宮廷,或以商業形式傳入中國。例如一種帶有發條彈簧的「自走鐘」和「自走洋人」玩具,其原理與現代常見的發條玩具相同。後來,蘇州的巧手工匠學會利用其原理,製作出以中國民間藝術為題材的玩具,如壽星騎鹿、麒麟送子、昭君出塞、長亭分別等,其眼舌盤旋,皆能自動。有的作品如善才折腰、玉兔搗藥等還裝在精美的匣子裏,可謂工巧絕頂,可惜流傳下來的寥寥無幾。

Last updated:
2020-07-2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