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502ph022
清末刺繡荷包
1502ph022

玩具是民間藝術中的一個重要品類,它們以各種形式出現於歲時節令、人生禮儀、農事節日及日常生活中,成為男女老幼的陪伴物,同時又從不同角度反映出民俗的特性。

 

中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所以對農時的節氣節令非常重視,它們貫穿於人們的生活之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歲時節令民俗。在各種歲時民俗活動中,都少不了民間玩具的參與。

 

春節:是一年一度最熱鬧的節日,各種民間玩具在過年前近一個月時間就開始銷售。過年期間放鞭炮、點花燈、「鬧五鬼」(一種驅鬼遊戲);正月十五京城童子打太平鼓、跳百索。春節廟會是民間玩具最為集中的熱賣之地。在北京傳統廟會上,常見的傳統玩具有近百種,如風車、花燈、空竹、陀螺、削木玩具、風箏、泥塑、紙花、益智玩具等。

 

二月二:「擊壤」(打柭柭),河南人祖廟會賣「泥泥狗」各類泥玩具。

 

立春:民間有春雞(多為布製和泥哨)、春牛(捏泥玩具)。

 

清明:放風箏。

 

寒食節(原是在清明前的一、二日。後來,民間將它與掃墓祭祀的清明節合二為一。):北方有麵塑「寒燕」。

 

端午節(五月初五):各種香包。

 

七夕:七月七「乞巧節」,宋代都城賣「摩合羅」(用來供奉的小偶人)等泥玩具。

 

七月十五:北方黃河流域普遍有送「麵羊」(以麵粉捏出羊的形狀)習俗。

 

八月十五:中秋節,民間使用月餅模和巧果模製作月餅和點心。北京和南京有泥塑「兔兒爺」和「兔子王」等玩具。

1502ph023
陝西地區在端午節的掛件及肚兜
1502ph023
1502ph024
北京騎虎兔兒爺(左);山東濟南兔子王泥塑(右)
1502ph024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都經歷了人生禮儀,甚至當人還未出生時,婦女們就開始「乞子」活動。從出生到滿月、周歲,再到成人、戀愛和結婚、祝壽、葬禮,玩具藝術都伴隨着這一系列人生禮儀。

 

乞子活動:希望生子的婦女到當地的娘娘廟等神廟燒香祭拜,並買回象徵子嗣的「大阿哥」或「泥泥狗」一類的泥玩具。

 

生子和滿月:這是人生重要的開始階段,當孩子出生時,親友們都送來賀禮,祖母和姥姥更是忙碌,這些禮品中主要是孩子的日用品和玩具,如童衣、童鞋、布老虎、童枕等。

 

周歲: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時刻,中國民間從南到北都有「抓周」習俗,讓孩子自己任意抓取身邊擺放的物品,其中不乏小兒玩具。

 

成長禮: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可玩的玩具很多,甚至用來鎮宅拴魂的石獅子都成了孩子的玩具。羊拐、布娃娃、布口袋、翻花、連環玩具、陶模等都是孩子離不開的玩物。有的地方在孩子長到12歲時,舉行成丁禮,以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

 

結婚:新婚夫婦在結婚當天會收到大量禮品,心急的親友會送來小孩用的物品和玩具,以表達對新人「早生貴子」的祝願。其中布猴和布虎是最常見的,一對雌雄布猴的作用是男女婚配的暗示。其他如麵塑(麵花)等更是少不了的裝飾。

1502ph025
《天女散花》,山西陽泉民間麵塑
1502ph025

喪葬:早在史前時代的原始墓葬中,已有用玩具陪葬的習俗。後來演變為葬禮上,人們送來麵塑(北方)和紙紮人,這是為「喜喪」之家準備的東西,山西至今仍有為壽終之人在棺材中放置紙泥製作的「壽星公、壽星母」偶人的習俗。如果某人是暴斃而亡,則要請戲班演皮影戲為其招魂。

1502ph026
東漢的陶狗、陶羊
1502ph026
Last updated:
2020-07-22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