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209ph025
布達拉宮是歷代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1209ph025

布達拉宮的建築氣勢磅礡,壯麗輝煌,繼承了藏族傳統的建築形式和結構,是藏族人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藏族與漢族等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中國古代歷來缺乏石質建築,布達拉宮可以說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樣式,也是世界建築史上極具特色的宮堡式建築群。

 

依山而建的結構與方式

「依山而建」是藏式建築中一種傳統的方式。布達拉宮利用山勢,就地取材,用石料、泥土和木材砌築,其主要結構形式是牆體承重結構和牆柱混合承重結構。前者以厚重的牆體直接將重量荷載到地基承重,多見於小碉樓和附屬建築;後者是外牆和牆內以柱子共同承重,也是布達拉宮建築的主要方式。

 

建築平面布局方面,其基本形式是正方形或長方形,但主要建築呈回字形。屋頂以藏式平頂為主,也有一些漢式歇山式屋頂。由於山地崎嶇不平,為方便建築宮室並增大建築底層面積,布達拉宮建築廣泛採用「樓角屋」的形式,即先在地基上縱橫起牆,上架樑木構成下房,俗稱「地壟」。地壟隨坡度設定層數,紅宮和白宮有5至6層,牆體為夯土牆或石牆,牆上鋪楊木椽子和碎樹枝。因承重力較佳的緣故,布達拉宮幾乎所有的殿堂、僧舍、學校等建築,以至前後山的登山坡道和東西庭院也建有地壟。

1209ph010
布達拉宮東立面近景
1209ph010

體現宗教象徵意義

布達拉宮與傳統的西藏寺院建築不同,它是舊西藏地方政權的所在地,又是西藏宗教領袖達賴喇嘛的駐錫地,所以它的象徵意義是兩方面的。人們拜謁布達拉宮時,因其帶有豐富宗教內涵的空間處理,而體驗到更多的宗教寓意:巍峨的山頂殿堂、厚重重疊的宮牆,給人堅實的感覺,讓人感到宗教的神聖壯闊與個人的無助渺小;宮前「之」字形的坡道、高牆夾持的過道、地壟狹窄的暗道和刻意處理的陡峭樓梯,讓進入宮殿的信徒感受解脫之路的艱辛漫長;信徒通過這些必經的朝拜路線,進入豁然開朗的東西庭院,容易形成強烈的心理反差,及至進入寬闊深廣的東西大殿和諸佛殿、靈塔殿敬奉神佛菩薩,信徒須逐層而上,敬奉神佛、尋求解脫的心願也在添燈叩拜中得到滿足,最後登上布達拉宮金碧輝煌的金頂,得見達賴喇嘛灑滿陽光的寢宮,這一「點金」之筆,一方面將建築物本身和宗教意涵融合得天衣無縫,一方面也成功地將人們對神佛的極度尊崇進一步昇華。

1209ph026
通往圓滿匯集道與北行解脫道的陡峭石階
1209ph026

勻稱的比例和視覺關係

布達拉宮通過整體的布局、建築形式的互相制約來保持多樣化的統一,如利用兩條「之」字形登山道化解紅宮白宮前面曬佛台的單調;用漢式建築輕盈的斗拱飛簷,減輕龐大的石質碉樓的壓抑感;建築樣式中既有莊嚴肅穆的經堂與靈塔殿,也有極富生活情調的東西日光殿,不僅利用這些繁複不同的平面組合,通過延伸空間和視點,將宗教意蘊形諸建築,而且還善於利用懸殊的尺度或比例,運用獨特的視角來強化建築的感染力,例如寬闊縱深的殿堂僅在厚重的牆體上方安排狹窄細小的窗戶,從而形成強烈的反差,強化殿堂的崇高;狹窄幽暗的殿堂甬道與寬闊的庭院平台形成對比;聳立於山頂巍峨的宮堡群與山下密如蜂巢的低矮、擁擠且陰暗的僧舍、民居、馬廄、作坊和監獄,均形成對比,渲染了佛國的美好和塵世的苦難。

1209ph027
工匠善於利用統一的尺度、比例,以強化布達拉宮的感染力,西印經院便是一例
1209ph027

獨特的柱簷和門窗

布達拉宮的木結構和柱式建築,體現了藏傳佛教建築凝重沉穩的建築風格,所有建築的木結構都是雕樑畫棟的工藝佳作。整個木結構分為檁椽結構、柱樑椽結構和抬樑結構,還有門、窗、屋簷和腰簷等部件。藏式建築的檁椽實為一體,柱上架樑,樑上鋪椽,並不用檁條過渡,因而大跨度的殿堂要使用很大的椽子並架設多根立柱,柱子呈方形、多邊形、亞字形和梅花形,有顯著收分。柱頭以斗、墊木和弓形肘木承托大樑,構件之間用暗銷相連,樑與樑之間用企口連接,樑與椽子之間用固定的蓮花瓣或凸凹花邊,以及層數不等的裝飾方椽形成坡狀過度。這些柱樑椽的裝飾是藏式建築着意表現之處,長柱用金粉塗飾,外裹柱面彩幡,柱頭、大斗和肘木四面雕刻蓮花、卷草或連珠紋,或鏤空雕刻佛像天女等。門窗形制也極具藏式建築色彩,各個殿堂的大門都雕有華麗彩繪,門為雙扇、四扇或六扇,門板上裝半球形門環座和環扣,嵌銅皮浮雕門箍。門楣上有獅頭樑等精美的木雕裝飾,有些門上還置斗拱挑簷。窗戶設計則根據建築功能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經堂神殿的大窗置於南牆上方,造成光線穿越暗背景而投射至佛龕的效果;護法殿狹小的窗戶適合特殊的宗教儀禮,而作為寢宮的日光殿,寬闊的大窗則可以吸納更多的陽光。

bulb

檁椽

檁是與樑架正交,兩端搭於樑柱上且沿建築面闊方向的構件,一般均為圓形截面,屬古建築中小式建築的大木構件。椽是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的屋頂都有挑出的屋簷,目的是保護簷口下的木構架及夯土牆少受雨淋。屋簷的主要構件是椽子,它密集地排列於檁上,並與檁成正交。

色彩豐富

布達拉宮位於山脈相連的拉薩河寬闊谷地上,環境的顏色是河谷和山脈點染成的青灰色。藏式建築其中一個特色是善於在這相對單調的背景中剝離出來,巧妙地應用了反差強烈的對比色,這些色彩的應用有其深厚的歷史文化淵源。布達拉宮外牆的裝飾色主要有三色:白色、紅色和黃色,其中紅色繼承了吐蕃時期祖先神的代表顏色,其後逐漸發展為佛教護法神和宗教寓意的專用色,故此,包括靈塔殿的整個紅宮外牆都是紅色。白色源於藏民族雪域的環境色和乳製品的白色,是象徵善良、美好的色彩,逐漸演變為一種世俗的色彩,環繞紅宮的建築都被塗成了白色。紅白兩色本身形成強烈對比,正是政教合一的象徵。至於使用比例較少的黃色,它是格魯派的標誌色,與金頂輝煌的金色構成呼應,鎏金的金色反射太陽的光芒,形成突出的視覺焦點,補償了宮牆黃色面積的差距和白色形成的冷色感。

Author:
Last updated:
2020-05-15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