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1403ph028
食物對人體非常重要
1403ph028

食養學派是用適當的飲食調養以達到補益精氣,協調臟腑,抗衰延壽目的的養生派別。金元時期名醫李東垣在其著《脾胃論》中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諸臟之母,生血生化之源,全身的精液與營養均靠脾胃供給,因此脾胃健旺,才能保持人體健康長壽。而脾胃的健旺與否,又與飲食調理是否得當密切相關,因此他特別注重調理,堪稱中國古代食養學派的代表人物。

 

飲食有節

飲食有節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食勿過飽。古代養生家認為,飽食傷脾胃,促人早衰,所以主張要以「七分為度」,即七分飢即食,七分飽即止,尤其是晚飯,寧願少吃,不要太飽,也不要極飢才食。二是飲食要定時有規律。《呂氏春秋‧季春紀》謂,能按時進食,人就不會患病。此外,飲食宜暖、宜緩、宜淡,即是要適溫而食;且要細嚼慢咽,以便消化;食物宜淡,少油膩厚味,尤忌鹼,「鹼則傷筋」。

1403ph027
飲食要有節制(阿虫繪)
1403ph027

合理配搭

食物的種類很多,各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都不相同,但任何一種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飲食養生特別重視食物的合理搭配,反對偏嗜。主食宜粗細搭配,副食宜葷素搭配,以保證人體全面的營養需要。《保生要錄》指:「凡所好之物,不可偏食,偏則傷胃生疾,所惡之物不可全棄,棄則髒氣不均。」根據食物的酸、苦、甘、辛、鹹五味及其與人體的關係,還提出要「謹和五味」,使臟腑、筋骨、氣血得以滋養,並防止因五味偏嗜而產生疾病。

 

飲食禁忌

中國飲食禁忌很多,各種養生書籍均有論述。據《論語‧鄉黨》記載,孔子對飲食非常講究,如糧食腐變、魚肉變質,食物顏色不正常,氣味異常,烹調不當,不到節令的食物等,他都不吃。中醫學還特別強調病中要忌口,如陽虛、寒性疾病,忌生冷寒涼食物;陰虛、熱性疾病,忌辛熱之物等。此外,食物性味不同,特性相反者,也不能同時食用,這方面古人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1403ph026
飲食定時,且要少食油膩食物,方合養生之道
1403ph026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12-1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