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民間藝術如何融入現代社會?

20511ph024
民間藝術已成為中國人身上的文化符號並延續下去。圖為傳統民間藝術舞獅慶典
20511ph024

目前由於中國社會正處在從傳統的農業社會走向工業社會、資訊社會的轉型期,民間藝術也面臨着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這主要體現在藝術功能的改變上:由原來作為養家糊口的手藝或補充家用的副業,逐步成為專業愛好者的一種技能,設計製作上更加專業化,作品風格也呈現出更強的裝飾性而非實用性;更強調與現代生活的結合或作為裝飾元素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

20511ph021
商品市場中的木偶頭像
20511ph021

對於民間藝術的保護,中國除了政策上的扶持外,近20年來最重要的舉措之一就是在全國開展了「藝術之鄉」的命名工作。對於「文化藝術之鄉」的新定義則是:在當地廣泛開展的某種群眾性文化藝術活動特色鮮明、成效突出,並對當地群眾文化生活及經濟發展產生較大影響的縣(縣級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近年來,民間文化藝術已經日益成為群眾文化特別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得到政府的重視,湧現出一大批民間文化藝術活動成效突出的縣(市、區)、鄉鎮(街道)和社區。「文化藝術之鄉」還強調發揮傳承人的作用,為當地藝術的傳承做好人才培養。

20511ph023
近年有關中國民間藝術的研究出版物
20511ph023

民間藝術不像專業藝術家、文人藝術家的藝術,它的特點更體現在實用性、民俗性和地域性等方面,它與技藝和商業的結合方面比專業藝術和文人藝術都更加緊密,民間藝術就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在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的同時,更主要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和心理需求,為裝飾和審美需求服務,它比一般商品更具有歷史、科學和人文價值。

 

中國民間藝術的學術研究始於十九世紀末,對於工藝美術的定義也是從那個時期開始,當時的定義範圍還不是很清晰,但是對民間藝術的研究已經見出端倪。八十代年以後,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至今,民間藝術的出版物逐步豐富起來。全國或國際性的學術研討會也沒有中斷。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政府開始實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政策,2003年2月,文化部成立了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國家中心,2006年更名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開始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近年來,在政府高度重視下,一批老藝人和傳統手藝得到了保護和繼承,這正是民間藝術延續的證明。

20511ph022
2005年5月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聘任30位著名民間藝術傳承人,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
20511ph022
Last updated:
2019-11-1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