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30016ph010
安徽績溪胡氏宗祠
30016ph010

中國的木結構建築是一整套完善的體系,具有高度的標準化、程式化特徵,技術的應用和藝術的表現都在於遵守這一整套技藝的規定,而非匠人主觀的發揮創造。

 

為了將木構件結合在一起,人們很早就發現了樑柱結構方法,如原始人很早就發現了用兩個垂直放置的石塊支撐一個水平石塊的奧秘。中國由於盛產性柔質輕且取用方便的木材,所以他們發展了木框架體系,其主要特徵是承重結構與圍護結構相互分離,採用木製的構件結構成穩定的框架,如同人的骨架。然後再將骨架圍護,形成內部空間供人們使用。總之,框架體系能夠靈活適應不同地區的氣候需要,由於這種框架結構形式,可以適用於多種氣候條件和地貌條件,也可以滿足各地區不同的建築材料的資源條件,因而分佈廣泛、綿延不斷,至今仍被應用。

30016ph007
北京天壇
30016ph007

中國古代木構建築絕大部分構件,特別是主要構件都是採用榫卯形式結合。幾千件,及至數十萬件的大小構件用榫卯形式嚴絲合縫地組合成一座精美的殿堂或樓宇。榫卯結構的優點在於構件之間是柔性連接,可以吸收橫向水平衝擊,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此外可以預製裝配,節省施工期。缺點是削弱材料斷面,不能充分發揮材料的受力潛能。

 

中國古典建築的一個主要特徵,是各個結構部分和結構構件之間有着統一的數字比例關係,即模數關係。模數制的產生雖有其施工、構造及結構上的原因,但事實上,中國古代的模數制在很大程度上還起到確定建築單體間的等級秩序、單體建築自身內在秩序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模數系統的建立,不但在一座建築內部產生和諧的比例關係,而且被用來統領和協調建築群的秩序,即按照單體建築不同位置及其在群體中的不同作用,來選擇確定其材分或斗口,從而確定其建築的規模和等級,達到群體內部各單體建築之間的和諧。

30016ph008
故宮太和殿
30016ph008

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只是木結構適應性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它還必須在社會適應性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現,這一特性體現在木構架體系與中國封建社會的社會組織結構、意識形態結構、文化心理結構等充分契合。木構架建築雖然單體尺度有限,但通過庭院自身的放大和院與院的聚合,同樣可以鋪展出龐大的建築組群,有效地適應封建時代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功能需要。這種封閉性結構的庭院式佈局形式也充分適應了封建時代主從有序、內外有別的倫理型的社會結構。滿足了在父權、族權支配下的獨立血緣、祭祀、經濟因素等的住居功能,也與防守型的文化心理結構相契合。

30016ph009
古代屋頂形式
30016ph009
Author:
Last updated:
2019-10-28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