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武則天如何踏出政壇第一步?

0109phn003_01
武則天畫像(視覺中國)
0109phn003_01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唐高宗得了重病,《通鑑》記載:高宗「初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上或使皇后決之。」武則天自此參與朝政。但遭宰相上官丁反對。《舊唐書》記載,上官丁「狻恃才任勢」,為維護既得利益,上官指使同黨捏造武后罪名,想激怒高宗,廢武后,最終反被指控為與太子燕王李忠謀反而被誅殺。

0109ph009
武則天被立為皇后
0109ph009

上元元年(公元674年)十二月,武則天上奏治理國家的十二條意見,這是武則天第一次系統地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史稱「建言十二事」。即:

1、發展農桑,減輕賦稅和徭役;

2、京師附近的百姓免除租稅和徭役;

3、停止對外用兵,以道德教化天下;

4、普天下無分南北,不論宮內宮外一律禁止浮華淫巧;

5、避免大興土木,節省開支和勞動力;

6、廣開言路;

7、杜絕讒言;

8、王公以下都要學習《老子》;

9、父在母亡,為母守孝三年;

10、上元元年以前,因功授予勳官、已發給證書的人,無須再進行追查考核;

11、京官八品以上增加俸祿;

12、文武百官任職已久,才能高而職位低的,可以晉陞。

 

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四日,唐高宗死於洛陽宮之貞觀殿,享年56歲。遺詔是:「七日而殯,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幾天後,武則天第三個兒子李顯即位,是為中宗,時年28歲。武則天以太后身份臨朝稱制。李顯在位僅兩個月,便為武則天所廢。嗣聖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六日中宗被廢之後,武則天的小兒子豫王李旦繼位,是為睿宗,武則天以皇太后的身份臨朝稱制,睿宗當傀儡。

0109phn006_01
唐高宗葬於乾陵(視覺中國)
0109phn006_01

武則天臨朝稱制,已抑制不住政治野心。她在《改元光宅赦文》中表示,自己要勵精為政,使國泰民安,以不負高宗重託。她實施多項改革:一,廣開言路。《通鑑》記:垂拱元年(公元685年)二月,武則天下制:「朝堂所置登聞鼓及肺石,不須防守,有擊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狀以聞。」二,擴大仕途。「制內外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舉。」三,注重吏治。武則天親自撰寫《臣軌》,從十個方面要求臣下:1、同體;2、至忠;3、守道;4、公正;5、匡諫;6、誠信;7、慎密;8、廉潔;9、良將;10、利人。要求臣下德才兼備,忠君愛民。

0109ph010
武則天扶植新貴
0109ph010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中旬,武則天同意侄子武承嗣的建議,追尊其祖先為王,立武氏七廟。因傳統只有天子才建七廟,故宰相裴炎反對,並提出:「獨不見呂氏之敗乎!」以西漢呂后專權失敗相告誡。這時眉州刺史英公徐敬業和幾個因事被貶、被免官的失意官僚,看到唐宗室人人自危,官僚中也有人對武則天不滿,便集合到揚州,陰謀乘機作亂。其黨監御史裴炎外甥魏思溫,利用出使江都的機會,囚禁揚州長史,控制了揚州城。他們以恢復廬陵王李顯皇帝為辭,舉兵叛亂。武則天問計於裴炎,裴炎回答說:若太后返政,則不討自平矣。在一些大臣的支持下,武則天一面將裴炎下獄,斬於都亭;一面調動三十萬大軍,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壓平了徐敬業的叛亂。

 

武則天要走向皇位,必須要有一定的部署。除了要剪除異己,興起酷吏來剷除政敵外,還誅殺李氏皇室。此外,又改革科舉,以打擊政敵,逐漸獲得廣大地主官僚的支持。有了人和,還需要天意。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武承嗣宣稱在洛河發現「洛書」。武則天大喜,命此石為「寶圖」,並親拜洛水,又在神都洛陽舉行浩大受圖儀式,以表明老天爺同意她做皇帝。

 

武則天要從皇太后之位元走向皇位,還需要剷除異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酷吏。先後誅殺了唐宗貴戚數百人、大臣數百家。後人由此有評武則天為暴君,但其實酷吏只是武則天走向皇位的重要工具,當她的皇位穩定以後,便堅決把這些酷吏除去。除了酷刑,她亦利用各種慶典給官吏提級、賜勳,給高官子弟官職,亦讓九品以上的官吏和普通老百姓自我推薦,他們只要考試合格,便立即加以任用,甚至告密也往往可以得官。

Last updated:
2021-10-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