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尋找包公的蹤跡

0110phn003_01
河南開封包公祠(視覺中國)
0110phn003_01

合肥包河

傳說包拯為宋仁宗找到親生母李太后後,仁宗執意要把半個廬州賜給包拯,以示答謝,包拯始終不接受,可是皇命難違,包拯最後只好答應接受廬州城南的一段護城河,這便是「包河」的來歷。包拯當時對子孫說:「河,不好分,不好賣,只准種藕養魚,絕不允許派別的用處。」包公的後人遵守他的遺訓,只在包河裡種藕養魚,年復一年,包河內終年魚藕滿塘。包河裡的藕,脆嫩無絲(私);包河裡的鯽魚,背呈黑色(鐵),象徵包拯一生的「鐵面無私」。

0110ph019
安徽合肥包河
0110ph019
0110ph017
安徽合肥東縣包公塑像
0110ph017

合肥包公祠

包河有一個沙洲,名「香花墩」,傳說是包拯少年時讀書的地方。墩上的建築群即是「包公祠」。明弘治年間,知府宋鑑在墩上建包公書院,讓包公後裔在此處讀書。到嘉靖時,書院得以重修,改名「包孝肅公祠」。包公祠的迎面正廳是包公享堂。堂中的包拯端坐塑像,造型生動逼真,雙目炯炯,懾人魂魄。塑像旁是一副對聯:「一水繞荒祠,此地真無關節到;停車肅遺像,幾人得並姓名尊。」在包公像前,陳列着包公生前處決犯人的三具鍘刀複製品。

0110ph018
安徽合肥包公祠內的包公座像
0110ph018
0110ph021
安徽合肥包公祠
0110ph021

合肥包公墓

包拯去世後,靈柩由他的女婿護送老家合肥,墓地在公城鄉。後來,金兵入侵,攻陷合肥,包公墓被破壞,當時的隨葬器物也大多被盜。包公後裔將原棺和墓誌遷葬於墓西三十多米處,原墓地被廢為耕地。後來,當地官員誤將包夫人墓當作包公墓,修葺一新,並蓋有享堂。1973年,合肥文物部門清理包公及其家族墓地,從包公墓葬中出土了包公遺骨及其墓誌,同時還出土了包夫人董氏及他們兩個兒子、兒媳及長孫的遺骨。1985年,開始動工修建包公墓園,歷時三年竣工。墓園共有包氏家族的六個墓塚,按宋制修建。

0110ph016
河南鞏義市包拯墓
0110ph016

開封包府坑

包拯出任開封知府只有一年多,但是包拯死後,開封的老百姓一直非常懷念他,在開封府旁修建了一座包公祠。當時,開封府署內有一塊題名碑,凡是在開封府任過府尹的,姓名都刻在碑上,只有「包拯」兩個字被後人撫摸最多,以致留下了一道道深深的指痕。現在,這塊石碑仍然保存在開封歷史博物館裡,「包拯」兩字已模糊難辨。開封包公祠毀於明代末年,當時明軍為阻擋李自成進攻,扒開了黃河大堤,大水把開封府署和包公祠都沖毀了。大水過後,只在包公祠遺址上留下一個小水潭,被稱為「包府坑」。

0110ph020
包公像前的三具鍘刀複製品
0110ph020

澳門包公廟

澳門包公廟修建於1889年夏天,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傳說澳門三巴有一位老太太,一向崇拜包公,特從佛山迎來一尊包公像回家供奉,凡遇疑難之事,無不卜問包公,竟然每求必應,每應必靈。此事漸漸傳開,到老太太家求包公的街坊也愈來愈多。1889年春天,澳門流行疫病,死亡人數很多。百姓想到包公是個無所不能的神仙,於是修建包公廟,祈拜包公,為百姓驅除瘟疫。包公廟裡有一副對聯:「政治洞陰陽,識標青史;端嚴垂神笏,笑比河清。」

 

河南鞏義市包公墓園

河南鞏義市西村一帶,是北宋皇陵所在地。北宋的九個皇帝,有七個葬在這裡。帝陵區共有陪葬陵二十一座,親王墓十五座,大臣墓七座,包公墓園就在蔡莊陵區永定陵的對面。永定陵是宋真宗的墳墓,在永定陵的正北面,有兩座墓園最為顯眼,一座是寇準的陵寢,另一座就是包拯的衣冠塚。包拯的墓前立着一塊石碑,碑上鐫刻着七個大字:「宋丞相包孝肅墓」。墓碑前有石獅一對,沒有石人石馬石翁仲,雖然顯得簡陋,但位於皇家陵園,別有一番氣象。

 

廣東肇慶包公祠

肇慶古稱端州,包拯曾任過知州。由於他為官清廉,人品端正,離開任所時兩袖清風,當地的老百姓十分懷念他。北宋熙寧年間,即包拯去世後的第六年,肇慶修建包公祠,引來成千上萬人朝拜。四百多年後,由於祠堂年久失修,當地人又集資在城西重建一座包公祠,該祠歷代都有維修,故一直保存完好,後毀於文化大革命。2000年3月重建,巍峨壯觀,是肇慶的旅遊熱點之一。

0110ph022
包孝肅公祠
0110ph022
Last updated:
2021-10-21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