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30059ph003
賽龍舟
30059ph00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是開端、初始的意思,用以表示計時的序列,相當於俗稱的「初幾」的意思。「午」有兩層含義,其一,「午」與「五」通假,端午也就是初五;其二,按照中國傳統的天干地支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初五也正是午日,因為月、日都屬於地支之午,所以端午節也稱為「重午」或者「重五」,又因為午時為陽時,相當於上午11時至下午13時,所以端午還稱為「端陽」。

bulb

農曆

農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曆法,又稱為夏曆、陰曆。農曆以月亮的一個盈虧周期作為一個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以添加閏月的辦法進行年與月份之間的同步調節。所以在農曆中,正常的年份是十二個月,有閏月的年份是十三個月。十二個月分別與十二地支相對應。

bulb

通假

通假,指漢字中的互相通用及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代替本字。通假字是中國用字現象之一。

bulb

天干地支

天干地支是農曆用來紀年的序列,天干十個,地支十二個,組合出六十個紀年單位,因為天干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所以六十年又稱為一個「甲子」。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包括: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另外,十二地支又對應於十二屬相: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中國的端午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覆蓋地域廣闊,演變的歷史漫長,故對於這節日的由來,各地區、各民族、各歷史階段的傳說也不盡相同。除了屈原之外,還有以下幾種說法。

 

祭祀龍圖騰的傳說

華夏民族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以龍為圖騰。端午節的兩大習俗均與龍有密切的關聯,其一是包糉子,作為一種祭祀食品投放到河流湖泊之中,可以進獻到水下的龍宮;其二是龍舟競渡,直接以龍的形象展現着龍的速度。

 

源於夏至的傳說

端午節源於夏至的說法,是近代一個研究成果。1963年黃石在其著作《端午禮俗史》中首倡此說,1983年劉德謙在其論文《端午始源又一說》中,認為端午起源於夏商周三代時期的夏至,並引古代著作《荊楚歲時記》中夏至吃糉子的記載為證,同時指出,古代亦稱端午節為正陽節,所謂正陽,是北半球太陽最靠北的那一天,正當夏至之日。另外,端午習俗中的鬥百草、踏百草、採藥等活動,也符合夏至時節的自然環境。目前,支持夏至說的一派,認為端午的起源很早,開始是夏至節氣的活動,比較單一。在歷史進程中不斷演變,形成了當代重大的節日盛典。

30059ph002
台灣屈原後裔代表湖北秭歸祭祖過端午
30059ph002

祭祀先祖的傳說

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黃二帝,各姓氏家族也有自己的族裔祖先,主要的傳統節日,各地都有祭祀祖先的習俗,譬如春節、清明節、中元節等,也包括端午節。端午祭祖的習俗,《道書》中有記載。

30059ph001
貴州安順天龍屯堡人有端午祭祀祖先和家神的習俗,圖為屯堡人祭拜祖先。
30059ph001

蓄蘭沐浴的傳說

沐浴蘭湯的傳說最早見於漢代成書的《大戴禮》,所謂的蘭,並非蘭花之類,而是一種菊科植物佩蘭,有香氣,可以煎水沐浴。之所以要沐浴蘭湯,跟古人關於善惡的認識有關。因為南方的五月已開始炎熱,蚊蠅滋生,疾病流行,所以古人認為五月為惡月,以此推論,五日為惡日。因此在這一天為了免災避難,消毒去邪,要用蘭湯沐浴,驅逐瘟疫、保佑平安。

 

勾踐操練水軍的傳說

春秋後期,經過近二十年的戰爭,越國滅了吳國而稱霸,越王勾踐成為春秋的最後一位霸主。吳越戰爭幾經反覆,越王勾踐在兵敗喪國的痛恨中,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發展民生,圖強軍隊,忍辱負重地崛起,最後取得勝利,把越國從一個弱小邦國,發展成為橫跨江淮,會盟諸侯的東方大國。

 

越王勾踐在富國強兵的過程中,很注重訓練水軍。因為吳越地區河網發達,水上作戰、水路補給對於戰爭的勝敗至關重要。而水軍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駕馭舟楫,所以龍舟競渡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的端午節,尤其是吳越地區,更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盛大活動。在江南的許多地方,相傳端午節來源於越國水軍之操練。

30059ph005
紹興的「石吼山」是兩千多年前「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處」,奇形怪狀的山石與春秋戰國時吳越相爭遺留的古跡,每天都吸引了不少遊人慕名而至。
30059ph005
Last updated:
2019-12-1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