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佛寺有何價值?

20208phn006_01
陝西大佛寺
20208phn006_01

歷代帝王之所以崇佛禮佛並舉國家之力大興佛教建築,原因就在於佛教與政治從來密不可分。具精神價值、物質價值、歷史價值、科學技術價值、文化藝術價值,對於本民族乃至國際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科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精神憩息之所

在中國古代社會,儒家思想一直處在精神主宰地位,佛教傳入中國後,其因果報應和輪迴的理論指出了一條只有禮佛修行、克服慾望、積善積德才能擺脫苦難,終成正果,實現生命人格昇華的人生道路。佛教的五戒、十善以及揚善懲惡的主張具有普遍社會價值。一些佛教義理與儒家思想也多有相通之處。

  

佛教建築藝術反映中國古代傳統思想文化的最顯著特徵是,佛教文化與儒家文化禮制相融合而導致中國佛寺的官署化、等級化,成為社會大眾的精神場所。在佛寺建構的宇宙世界裡,佛和菩薩、羅漢、諸天組成一個龐大的神祇陣容,這些佛界神祇降魔賜福、普渡眾生的法力也都是借助佛寺的建築空間的組合與烘托而得到充分展示。

20208ph042
寺院乃塵俗與淨土之一扇門
20208ph042

穩定團結社會

歷代帝王之所以崇佛禮佛,並舉國家之力大興佛教建築,原因在於佛教及其建築與政治密不可分。佛教的理論融合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不僅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勞苦大眾具有很強的誘惑力,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基礎,而且對於處在統治地位的帝王和士大夫安定社會秩序,維護政治利益也極為有利。因此,這種社會政治環境為佛教提供了寬鬆的生存發展空間,使其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僅次於宮殿的重要建築。

20208ph043
佛教的精神及其建築在社會中有穩定團結的作用。圖為杭州靈隱寺的善信。
20208ph043

記載歷史發展

佛寺是僅次於宮殿的高標準、高水平的建築形制。自印度佛教從漢代東傳中國以來,歷代統治階級和民間佛教機構均非常重視佛寺的建構,佛教建築往往以物化的形式凝聚着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潮和文化審美特徵。中國傳統建築的技藝在佛教建築得以不斷傳習,當中國明清以前絕大部分古代建築隨着歲月流逝,早已化為煙塵的時候,唯有佛教建築至今還以物化的形式保存着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建造形制,成為歷史發展的見證。

20208ph045
保存完好的佛教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圖為北京東嶽廟的碑林。
20208ph045

文化藝術價值

佛教建築藝術像其他藝術門類一樣,除外在的造型與建構技藝要求之外,蘊育着文化審美價值。佛教建築單體內部空間和建築群體構成的外部空間形象的美學特徵是運用連續空間分隔組合的藝術手法,在空間序列展開中創造曲折變化以形成跌宕起伏的優美韻律。佛教建築藝術追求的不僅僅是建築形式的美,而是形神兼備,藉以達到傳神與傳心的藝術效果。佛教建築藝術的職能就是運用人們所能普遍接受的空間造型,感之以美,動之以情,最終引導人們進入信仰境界。

20208ph044
江蘇南京太白樓(寺)的太白佛像
20208ph044

有助弘法事業

佛教建築藝術是佛教建築功能的外在表現形式,旨在為宣傳佛教的教義服務。佛教建築藝術將抽象的佛教理念具象化,通過空間的氣氛營造,配合佛相千姿表達出佛的尊嚴及親和,使禮佛者從中感受佛陀的智慧。在這種意義上,佛寺的外在建築形式是有意味的形式。隨着佛教的弘揚與傳播,古代人民創造出的獨具特色的中國佛教建築藝術也因此異彩紛呈。

20208ph046
西藏名剎扎什倫布寺
20208ph046
Last updated:
2019-05-06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