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

諸葛亮如何輔佐劉備三分天下?

0104phn003
隆中三顧草廬
0104phn003

三顧茅廬

劉備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縣)時,曾訪問世事於「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說:「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即諸葛亮和龐統。後來諸葛亮的好友徐庶見到劉備時,又當面稱諸葛亮為「臥龍」,問劉備是否願意見他,劉備說:「請你把他帶來吧。」徐庶說:「這人只能由您去見他,不可將他招來,您應委屈一下,親自去拜訪。」劉備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這就是後世所說的「三顧茅廬」。

0104ph003
三顧堂
0104ph003

隆中對策

劉備在隆中茅廬見到諸葛亮後,說他有興復漢室的志向,但智術短淺,問諸葛亮有何良策,諸葛亮於是回答,這就是有名的《隆中對》。《隆中對》分析了天下形勢,認為中原的曹操勢力強大,江東的孫權政權穩固,都不是進取的方向。荊州為用武之國,益州地勢險要,其統治者懦弱無能,可以作為進取之資。如果能跨有荊、益,結好孫權,在天下有變時兩路出兵,最終便可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隆中對》精練生動,剖析入微,以後政治形勢的發展大致如其所料。

0104ph004
劉備與諸葛亮
0104ph004

聯吳抗曹

曹操大體統一北方後,準備一舉統一全國,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南擊荊州牧劉表。劉表恰於此時病死,其子劉琮以襄陽投降,曹操進至江陵,劉備則退至樊口(今湖北鄂城縣)。諸葛亮見形勢危急,對劉備說:「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這時孫權正駐守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觀望成敗。諸葛亮見到孫權後,勸他下定決心抵抗曹操。湖北荊州古城樓又分析形勢說,曹操雖然人數眾多,但遠來疲弊、不習水戰、人心不服。如果孫、劉併力,定能攻破曹操,形成鼎足之勢。孫權聽後大喜,即派兵與劉備會合,在赤壁大敗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赤壁之戰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孫、劉聯軍五萬與曹軍二十多萬決戰於赤壁(一般認為在現在的湖北蒲圻)。曹軍將士不習水戰,軍中又開始流行疾疫,曹操於是用鐵索把船連接起來。周瑜部將黃蓋詐稱投降,用船載運枯柴直奔曹軍,順風放火焚燒曹軍艦船,曹軍大敗。孫、劉聯軍水陸並進,曹操退至江陵,隨後引軍北還。赤壁之戰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0104ph006
赤壁石刻
0104ph006

三國鼎立形勢

赤壁之戰後,曹操據有黃河流域和荊州的南陽、章陵二郡。劉備在戰後據有荊州的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從孫權借得南郡,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攻佔益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將長沙、桂陽讓與孫權,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攻佔漢中,同年荊州被孫權攻佔。此後蜀漢被封閉於三峽之內,疆界大致確定下來,據有包括漢中在內的益州全境。孫權據有長江中下游及以南的地區。曹丕於公元220年稱帝,國號魏;劉備於公元221年稱帝,國號漢,通稱蜀或蜀漢;孫權於公元229年稱帝,國號吳。史言「吳有長江之險,蜀有崇山之阻」,這是三國鼎立形成的地理原因。

0104ph005
三國鼎立形勢
0104ph005
Last updated:
2021-11-03

Extend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