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研究院榮幸與故宮博物院攜手合作,推出全新「我們的故宮」學與教資源系列,讓學生認識、理解,到欣賞、熱愛,繼而主動承傳故宮文化。
宋朝是一個科技發達的朝代。據統計,中國歷朝出現的傑出科學家,宋元人約佔三分之一。歐洲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指出,論科學技術的成績,宋朝是名列前茅。
古代的讀書人如何學習詩詞?《千家詩》及《神童詩》是主要課本。北宋汪洙是《神童詩》的作者之一,據說他九歲便善賦詩,因此獲得「神童」美譽。
1866年11月12日,孫中山誕生。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反清革命組織興中會。圖為檀香山興中會會員秘密宣誓的地方及興中會誓詞。
大灣區處處機遇,與香港的關係日益密切。《灣區新天地》訪問在大灣區工作、創業和生活的香港人,以真實例子提供實用資訊,解讀當地新政策和新趨勢。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於2022-2023學年在中五級繼續推行,中五課程的課題重點在今日國家的發展。第一批教材以「國家的發展」為題,包括4個課節的簡報及工作紙等。
「篇篇流螢」跨課程閱讀平台為學生建設廣闊的閱讀園地,讓他們恆常閱讀,自主閱讀。 新學年計劃已接受報名,歡迎全港中、小學校報名參加。
我們旨在弘揚中國文化,加深香港市民與學生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增進全球華人和世界各地人士對中國的了解......
麒麟是中國傳說的生物,與鳳、龜、龍並稱「四靈」(《禮記・禮運》)。雖然,麒麟與龍、鳳一樣,都是人們虛擬出來的瑞獸,但麒麟卻特別被賦以「仁獸」之名。在慶祝節日、神誕、慶典或婚嫁儀式上會舞麒麟。舞麒麟及麒麟紮作工藝已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以西貢坑口舉行的舞麒麟最為著名。
以全新視角介紹當代中國,每天更新中國新聞熱點,及具啟發性和趣味性的中國人情物事。以全新、多元、專業和獨特角度,透過短片、圖片及故事,闡述處於百年變局的中國發展機遇,並弘揚中華傳統。
結合歷史圖片及文字,將一幕幕中國近代的重大事件身歷其境般呈現到讀者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