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龍的形象,是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不斷變化發展的。龍的形象,可謂千變萬化,幻變無窮。中華龍的形象從來就不是固定的,各個時代、各個地方、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龍。
人首蛇身紅龍:《列子‧黃帝篇》:「庖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夏後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狀,而有大聖之德。」這已經是有了人形的祖先龍。
蛟龍:長江流域的一種古龍。《山海經》說它生長在湖北一帶。
蟠龍:《方言》:「未升天之龍謂之蟠龍。」
應龍:有翅膀的龍,《山海經》說它管下雨。傳說它是黃帝的女兒,曾經殺蚩尤、夸父。
黃龍:黃帝的標誌,就是黃龍,又傳說是鯀死後變為黃龍。
夔龍:一隻腳的龍。《說文解字》:「如龍一足」。
蹇龍:跛腳龍,傳說望娘灘的龍,在逃走時被母親拉住一隻腳,造成了跛腳。
雷龍:《山海經》:「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風龍:颶風捲起海水或湖水,就成了龍捲風,好像龍吸水,常常被人們當成威力極其巨大的龍。
雲龍:《易經‧繫辭》下云::「雲從龍,召雲者龍。」畫龍常用雲相伴。
天龍:飛在天上的龍。《周易》:「飛龍在天。」雷鳴電閃、風雲皆似龍形,天龍別於海龍。
螭龍:無角的龍,屈原《九歌‧河伯》:「駕兩龍兮驂螭」,這是可以用來騎乘的龍。古代宮殿的石階上常常刻有螭龍紋。
虯龍:也是一種可以騎乘的龍。屈原《楚辭‧天問》:「焉有虯龍,負熊以遊?」這是說,這虯龍是非常有力量的龍。它可以背着大熊去遊玩。
玉龍:用玉雕刻的龍,幾千年前紅山文化時期已有。開始可能是作為祭祀時圖騰崇拜的對象,後來成為吉祥物。
豬龍:在紅山文化玉龍中也有一種豬龍,豬首龍身。胡人安祿山則是「醉臥而化為龍頭豬身。」(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
鱷魚龍:何新等人在研究龍的專著中,考證了龍就是古代的鱷魚。鱷魚也像恐龍,恐龍化石與揚子鰐等等實物,與龍的形象是非常相似的。
魚龍:魚和龍都在水中,古人以為魚會變龍。
牛龍:傳說炎帝神農氏、蚩尤都是牛圖騰,牛首人身。
馬龍:五千年前龍山文化的玉龍,就是馬頭蛇身的,還帶有馬的鬣鬃毛。
羊龍:一隻角的龍。《白澤圖》:「羊有一角當頂上,龍也。」
竹龍:西南一些少數民族的龍祖為竹中所生。竹笛、蘆笙都是龍所變。
花龍:伏羲的母親華胥,是屬於花圖騰的氏族的婦女,這就是華族,他們的圖騰是花。在許多龍體的尾巴上,畫的是一朵或幾朵花。
犬龍:南方古代民族畲族犬圖騰,叫「龍犬」。《後漢書‧孔僖傳》:「畫龍不成反類犬。」這是像狗的龍。
驢龍:四川水中有驢形的龍。
翼龍:有翅膀的龍,西方龍都是有翅膀的,中華龍一般沒有翅膀。
燭龍:又名燭陰,《淮南子‧地形訓》說它「人面龍身而無足」。《山海經‧大荒北經》說:「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是燭九陰,是謂燭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