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澳門歷史城區如何晉身世界文化遺產?

30020phn003_01
澳門歷史城區(圖片提供:Shutterstock)
30020phn003_01

澳葡行政當局曾於1980年代,計劃將大三巴牌坊和大炮台申報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但因治權原因而無法實現。即使如此,將澳門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物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從未停止過,且中葡兩國一直以來也為此事而積極創造條件。1995年10月25日,澳門在中葡兩國事前同意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為準會員,從而使澳門在籌備申報世界遺產工作的過程中,能及時取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意見和協助。

 

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經國務院批准,於2002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將「澳門歷史建築群」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議案,提交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並於2004年確認為中國於2005年向世界遺產中心申報的唯一項目。經過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於2004年9月派員來澳實地評估後,當局應理事會的要求於同年12月提交補充檔。2005年7月15日,在南非德班市(Durban)舉行的第2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澳門歷史建築群」獲決議通過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正名為「澳門歷史城區」。整個表決過程僅需10分鐘。據與會人士表示,該申報項目的表決時間,是歷次委員會會議在審議類似項目中最短的。2005年11月28日,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在北京,向時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授予世界文化遺產證書。

30020ph007
2005年,「澳門歷史建築群」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正名為「澳門歷史城區」
30020ph007
30020ph008
「2006澳門世界遺產年」啟動儀式在大三巴牌坊舉行,儀式上身穿盛裝的少女向遊人展示澳門歷史城區照片
30020ph008

縱觀澳門最近五百年來的歷史,儘管偶有衝突,但規模並不龐大,更未真正經歷戰爭蹂躪,加上社會經濟曾在一段長時間內發展頗緩,使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古老建築得以保存,不同族裔、信仰和階層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沒有經歷急劇的改變。這些都為澳門半島中最古老的角落,得以晉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提供優厚的先天條件。澳門歷史城區因其歷史文化淵源、體現對多元文化的尊重並共存互補、與居民今天的生活習俗、文化傳統的密切關係,而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評審標準。

30020ph006
澳門歷史城區堪稱世界上不同種族、文化、宗教和諧共處的典範
30020ph006
30020ph005
澳門歷史城區乃澳門居民生活文化的縮影,其非物質因素是城區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決定性因素
30020ph005

澳門歷史城區(包括緩衝區)分為兩組:第一組位於澳門半島西部和西南部,涵蓋風順堂區和花王堂區的大部分,以及大堂區西端一部分,即由媽閣廟前地開始,貫穿媽閣斜巷(萬里長城)、媽閣街、高樓街、風順堂街、崗頂前地、東方斜巷、蘇鴉利醫生街、議事亭前地、板樟堂街、賣草地街、大三巴街、花王堂街直至白鴿巢前地;第二組位於東望洋山,即東望洋炮台,緩衝區涵蓋望德堂區東端和大堂區北角。

30020ph004
澳門歷史城區(包括緩衝區)分布圖
30020ph004
作者:
上載日期:
2021年01月21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