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透視法門寺地宮構造

20122phn001_01
法門寺地宮(圖片提供:視覺中國)
20122phn001_01

「地宮」,顧名思義就是地下宮殿,亦即人死後在冥界所居之宮室。佛教傳入中國後,為了發展的需要,也逐漸接受了中國的傳統習慣,按照中國傳統的埋葬方式瘞埋舍利,並把舍利放置於塔下的空間叫「地宮」,塔上層的空間叫「天宮」,介乎於二者之間的叫「天地宮」。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地下基礎大都是夯打堅實的地基,沒有甚麼別的東西。而塔的結構除了地面上的塔體外,在地下還有一部分特殊構造:地宮,也稱為「龍宮」或「龍窟」。這一部分特殊的構造,是其他宮殿、壇廟、樓閣等建築所沒有的。在印度,舍利只藏於覆缽形的塔內,而傳到中國之後,與中國傳統的深葬制度結合起來,便產生了地宮這一種形式。凡是建塔,大都首先要在地下修建一個地宮,以埋藏舍利和放置供養器物。這與中國帝王陵墓的地宮相似。初唐時,地宮一般只是磚石結構的簡單地室,葬具簡易,供養品很少。至中、晚唐,地宮形制就分為較簡單的民間供奉和趨於豪華的帝王供奉。

 

法門寺地宮由來已久,因其為真身寶塔的一個組成部分,總的稱呼是「法門寺真身寶塔地宮」。它是佛舍利的瘞埋和供養之所,體現了中印兩種不同的瘞埋方式的結合。考證有關史料,法門寺真身寶塔地宮的建設非自唐始。元魏二年(公元494年)大將軍淮安王拓跋育開啟塔基,供養佛指舍利。這說明元魏之前法門寺有寺有塔,塔下有地宮。宋徽宗時代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卷二十八載:「鳳翔府岐陽鎮法門寺塔,葬佛手指骨一節,唐憲宗盛儀衞迎入禁中,韓吏部表諫者,塔下層為大青石芙蕖(荷花的別名),工製精妙。每芙蕖一葉,上刻一施金錢人姓名,殆數千人,宮女姓名為多……所葬佛指骨,置金蓮花中,隔琉璃水晶匣可見。予宣和中過之,有老頭陀言,舊多寶器,唐諸帝諸王施以供佛者,盡為權勢取去,尚餘二水晶獸環洗,亦奇物也。」

20122ph020
法門寺地宮剖面圖
20122ph020

明隆慶年間塔崩,《扶風縣志》中曰:「啟其藏視之,深數丈,修製精工,金碧輝煌,水銀為池,泛金船其上,內匣貯佛骨,旁金袈裟尚存。」民國年間,朱子橋重修法門寺塔。

 

法門寺唐代地宮的建制模擬帝王陵寢,坐北向南,其形狀略呈長「甲」字型,為盝頂窯洞式石質建築。全長21.12米,寬約2.5米,面積為31.48平方米,由踏步漫道、平台、隧道、前室、中室、後室及秘龕七大部分組成,以四重石門相隔。

20122ph021
法門寺地宮前室
20122ph021

這座地宮是目前發現最大的佛塔地宮,其規格模擬唐代帝王陵墓形式,卻又高於帝王陵墓(地宮有前、中、後三室,而目前發掘的唐代陵墓中等級最高的懿德太子墓僅有前、後兩室),地宮頂部為斜角平頂式(盝頂),以區別於唐代墓室的穹廬頂,極具佛教建築特色。

20122ph022
法門寺地宮中室
20122ph022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10月22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