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

唐宮茶文化如何追求極致?

30013phn002_01
唐代茶具複製品(圖片提供:李曉容/FOTOE)
30013phn002_01

中國歷史上素有「茶興於唐而盛於宋」的說法。從深宮裏的皇室到普羅大眾,唐代飲茶之風盛行。根據不同階層和群體,唐代的飲茶氛圍形成了宮廷貴族、文人雅士、寺院僧侶、黎民百姓等不同的茶文化圈。其中,宮廷茶文化最顯極致,也具有代表性,囊括了當時社會最上好的茶葉、最上等的水質、最精美的茶器和最高超的茶藝等。在唐代,茶不僅是奢侈品,還是一種重要的媒介。特別是為了體現君臣之間的融洽,宮廷茶文化總是在一片祥和的氛圍中,通過茶文化的浸染和傳播,傳遞自然的意蘊。

 

唐代宮廷茶俗豐富多彩,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類型,就是煎茶、點茶、痷茶。唐宮飲茶方式最主要的也有三種:賜茶、宮人自娛性茶會和清明茶宴。與大唐民間社會流行的雅士茶、禪宗茶、世俗茶代表的淡雅與質樸不同,唐代宮廷茶俗代表精緻、豪華和絢爛,不僅場面鋪排、器皿精美,更重要的是對茶葉的追求可謂精益求精。

 

煎茶是大唐宮廷茶藝的典範,中唐開始宮廷普遍採用風靡全國的「陸羽餅茶煎飲法」。通過貯青、蒸青、粗揉、揉撚、中揉、精揉、乾燥等工藝工序將鮮葉製成茶餅,又經烤炙、碾細、過羅,然後煮水煎茶。煎茶法又稱煮茶、烹茶、煮茗。點茶,就是把茶瓶裏燒好的水注入茶盞中。痷茶最早亦稱茶粥。這種飲茶方法是將茶倒入瓶子或細口容器中,用沸水沖泡,有的還將蔥、薑、棗、桔皮、茱萸、薄荷等配料同茶放在同一容器中煮成茶粥。根據陸羽記述,唐代痷茶在茶粥的基礎上作了大幅度改進,已經不加佐料。畫家張萱所作《明皇合樂圖》對唐宮飲痷茶有着形象的記錄,將茶末置入盆中,以湯沃之,以勺分之,以碗盛之。

30013ph020
西安街頭的陸羽雕像
30013ph020

贈茶是唐代宮廷中的習慣和制度。唐代的賜茶對象十分豐富,不僅有王公大臣,而且還有皇帝喜歡的各界人士。唐代宮人茶會通常具有自娛自樂的性質,體現了輕鬆、閒適、清雅的特點。清明茶宴是大唐帝國宮廷清明節舉行的最大宴請活動,王公大臣,皇親貴戚,甚至外邦使者等都在出席之列,屬於國家禮儀活動。清明茶宴的最主要內容是品嘗明前茶,為此朝廷先後在宜興和顧渚設立了貢茶院,並開闢了千里傳遞的貢茶路,稱之為「急程茶」。清明茶宴的具體過程目前已經無法考證,但是,妙曼的宮娥侍茶,如夢似幻的輕歌曼舞、金碧輝煌的殿堂、瀰漫茶香等等,這些要素組合起來,其盛況亦可遙想。

30013ph021
唐代銀鎏金蓋罐
30013ph021

李唐王朝開始形成了貢茶制度,此後歷代相傳。據史料記載,唐時的貢茶地區已發展到16個郡,規模空前龐大。唐代朝廷選擇茶葉品質優異的州定額納貢,有常州陽羨茶、湖州顧渚紫筍茶、睦州鳩坑茶等二十多州的名優茶。交通便捷,茶樹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主產區,也由朝廷直接設立貢茶院,專業製作貢茶。由於貢茶是專供皇室朝廷飲用,所以不計成本,精益求精,新的高端品種不斷研發,客觀上推動了茶葉技術的進步。

 

唐以前的飲茶,屬於粗放煎飲時代,是或藥飲、或解渴式的粗放飲法。從唐以後,正式為細煎慢啜式的品飲,並第一次出現茶道一詞。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茶最早寫做「荼」,經唐玄宗御批,將名稱由「荼」字改「茶」字。

作者:
上載日期:
2020年08月06日

延伸閱讀